-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梳理与推敲,掌握“疾”“伐”“穷”“疏”等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等特殊句式,能准确翻译关键语句,提升文言文阅读与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司马迁对屈原生平事迹的选择性叙述、对比手法的运用及细节描写的作用,培养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结合历史背景与文本语境,探究“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的深层意蕴,发展辩证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司马迁“寓论断于叙事”的史传文学特色,体会文中“悲其志”的抒情性语言,感受屈原“志洁行廉”的人格之美与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创作之美,提升文学审美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探究屈原“正道直行”的精神内核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士”的精神品格;结合《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著史传统,感悟文化经典的当代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梳理屈原的生平经历与精神品格,分析司马迁如何通过叙事与抒情结合的手法塑造屈原形象;掌握“信而见疑”“方正之不容”等关键语句的内涵,理解“史传文学”的特点。
(2)难点:探究司马迁“以文传情”的创作意图,理解“其文约,其辞微……举类迩而见义远”一段对《离骚》的评价与屈原人格的关联;结合历史语境,阐释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教学准备】
(1)文本材料: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关于“发愤著书”的论述;屈原《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贾谊《吊屈原赋》(节选)。
(2)多媒体工具:制作PPT,包含战国时期楚秦对峙地图、屈原画像、司马迁生平年表;播放《典籍里的中国·史记》中“司马迁与屈原”对话片段(3分钟)。
(3)学生预习任务:①通读课文,标注疑难字词,梳理屈原生平时间线(从“为楚怀王左徒”到“自投汨罗以死”);②查阅资料,了解《史记》“列传”体例特点及司马迁创作《屈原列传》的背景。
【教学过程】(总时长:40分钟)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真实情境创设:
播放《典籍里的中国·史记》片段(司马迁在天牢中握笔,脑海中浮现屈原披发行吟江畔的画面),提出任务:“同学们,假设我们是《史记》编纂团队的新成员,需要为‘屈原列传’撰写一篇200字的‘编者按’,重点突出屈原的精神品格与司马迁的创作意图。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先深入理解文本。”
2.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分享对屈原的初步印象(如“爱国诗人”“投江明志”),教师引导:“这些印象多来自文学作品,而《屈原列传》作为史传,会提供更具体的历史细节。让我们从文本出发,探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
二、文本梳理与语言建构(10分钟)
1.教学要求:
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屈原生平关键事件,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翻译关键语句,为人物分析奠定基础。
2.学生活动:
(1)小组1:展示预习中梳理的屈原生平时间线(教师用PPT补充完善):
①早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才能初显);
②受谗:“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王怒而疏屈平”(第一次被疏);
③作《离骚》:“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创作背景);
④被黜:“屈平既绌……齐与楚从亲”“张仪诈之……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外交失败);
⑤再谏:“时秦昭王与楚婚……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入秦不返);
⑥流放:“长子顷襄王立……屈平既嫉之……被发行吟泽畔”(长期流放);
⑦投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悲剧结局)。
(2)小组2:展示疑难字词梳理(教师补充讲解):
①实词:“伐功”(自夸)、“穷”(处境困窘)、“疏”(疏远)、“绌”(通“黜”,罢免)、“迁”(流放);
②虚词:“以”(“王怒而疏屈平”表顺承;“以出号令”表目的)、“见”(“信而见疑”表被动);
③句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宾语前置,“自为”即“为自”)。
(3)翻译练习:
完成“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句的翻译,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点评强调“疾”(痛心)、“聪”(明察)、“蔽明”(遮蔽光明)等关键词。
三、人物分析与思维发展(12分钟)
1.教学要求:
结合文本细节,分析屈原的精神品格;探究司马迁的叙事策略(如对比、细节描写),理解“史传文学”的特点。
2.教学例题:
题目: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通过哪些手法突出了屈原的“志洁行廉”?请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3.学生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