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消能防冲设计计算案例综述》1000字.docxVIP

2025《消能防冲设计计算案例综述》1000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能防冲设计计算案例综述

为防止闸下有害冲刷,保证水闸安全运行,应进行消能防冲设计,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1消能方式

挑流消能:挑流消能的意思是在泄水建筑物的尽头设置一个翻斗,通过射流在空气中的扩散、紊动和曝气,使水流向下游流动,并消除部分能量。

底流消能:底流消能是指通过于一定的工程措施(如建造消力池)控制水跃位置,并通过水跃的表面滚动和强紊流消除残余能量。

面流消能:面流消能利用落桶或泄水建筑物末端的水桶将排出的射流主流提升到水面,并通过主流在水面的扩散、底滚和面滚消除剩余能量。

设计采用底流消能。

1.2消力池设计

1.1.1消力池深度设计

d—消力池深度(m);

σ0—水跃淹没系数,取1.1;

—跃后水深(m);

—收缩水深(m);

α—水流动能校正系数,取1;

q—过闸单宽流量(m2/s);

b1—消力池首端宽度(m);

b2—消力池尾部宽度(m),本工程取;

T0—从池底板顶面开始计算的总势能(m);

ΔZ—出池落差(m);

—出池河床水深(m)。

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

下游水深和流量的关系绘制成ht~Q曲线。

1.1.2消力池长度设计

—消力池长度(m);

—池斜坡段水平投影(m),取1:4;

β—水跃长度校正系数,取0.8;

—水跃长度(m)。

当六孔对称开启e=1时,-值最大,-=1.3。

计算有:=15.87m,=1.5m,=11.5m,取消力池长度=15m。

1.1.3消力池底板厚度设计

水闸泄水时,池内水流湍急,底板承受水流的冲击力和脉动压力,要求底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完整性和稳定性。

抗冲

抗浮

t—消力池底板始端厚度(m);

ΔH—闸孔泄水时的上,下游水位差(m);

k1—消力池底板计算系数,取0.2;

k2—消力池底板安全系数,可采用1.1~1.3;

U—作用在消力池底板底面的扬压力(kPa);

W—作用在消力池底板顶面的水重(kPa);

Pm—作用在消力池底板上的脉动压力(kPa),

γb—消力池底板的饱和重度(kN/m3)。

按抗冲要求计算:消力池底板厚度t试算表如表2—8

Q

q

ΔH

100

0.96

0.94

4.10

0.280

500

4.77

1.56

1.48

0.549

900

8.53

3.71

1.15

0.629

1300

11.39

4.50

0.54

0.601

1700

16.66

5.64

0.23

0.586

由表可知消力池底板厚度t在0.1~0.6m,因此本设计取t=0.6m。

1.1.4消力池尾槛

消力池有两种类型的尾槛:连续型和差动型。连续积分尾槛适用于臃高池中水位,水跃稳定性差,动力型好,施工方便,不易腐蚀,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采用连续式消力池尾槛。

1.1.5消力池构造

消力池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和闸底板、海漫和两侧翼墙之间应设置沉降缝。防渗范围内的接缝应设置止水带,水闸应设置两个止水带,非防渗范围内的接缝可铺设沥青油毡。闸孔中心线上不应设置接缝位置,以减少水流对接缝的冲刷作用。

为降低护坦底部扬压力,可在护坦水平段后半部分设置排水孔。直径一般5-25cm,间距1.0-3.0m。洞口呈梅花形,用砾石或无砂混凝土填充,便于排水,防止淤积。设计孔径5cm,行距1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