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pptxVIP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3、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4、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河姆渡猪纹陶钵

北京人母系氏族社会良渚文化奴隶社会西周青铜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元谋人、蓝田人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磨制石器,河姆渡、半坡,龙山夏(约前2070——前1600),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周(前1046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时空坐标

考情考向:年份考情统计命题角度考向分析2024全国新课标卷原始社会阶级分化1.考查方向:2.考查方式:湖北卷远距离文明交流湖南卷西周血缘政治甘肃卷新石器时代部落组织变化北京卷商朝史学研究辽宁卷仰韶文化2023全国新课标卷原始社会晚期的贫富分化山东乙卷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的产生湖南卷中华文明的产生全国甲卷西周的分封制2021全国乙卷商周的经济湖南卷中原文化的扩展天津卷龙山文化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涉及综合考查。宗法制、分封制等制度的内涵与影响(考查频率最高);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考查方式:系。呈现新的历史情境,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阶段特征经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发展,阶层贫富分化加剧,文明产生。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文化: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或铭文;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统治思想由神本向人本转变,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产生。政治: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禅让制。夏、商、西周进入奴隶制社会,形成了以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产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一)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石器为主1、代表性遗址:元谋人、北京人2、生产生活状态:食物来源:采集和渔猎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木器、骨器生活方式:迁徙、群居,会使用火。社会关系:母系氏族社会一、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华文明的起源

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养蚕缫丝;大量使用陶器;父系氏族社会。(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以磨制石器为主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辽河上游长江下游1、代表性遗存:仰韶文化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物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黑陶(蛋壳陶)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2、生产生活状态: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龙山文化的源头

食物来源:采集、渔猎生产工具:木器、骨器和石器等1、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选择性必修2)三、人类早期的生产与活动:2、原始农业产生:大约1万年前,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掌握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原始农业产生的意义(农业革命)。(选必二第一课)a.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变为食物生产者;增加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迁徙到定居,建造长期住所,形成聚落;手工业分离出来;原始音乐、文学、宗教产生)c.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中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源远流长;分布广泛;自成体系;连续性和包容性;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旧石器时代分布特点: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分布特点: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多元】出现了聚合发展的特点。【一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