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2拿来主义 教案1.docxVIP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2拿来主义 教案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12拿来主义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杂文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2.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及说理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评价目标

1.能否把握鲁迅先生的观点与论证思维。

2.能否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论证论点。

3.能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及说理方法,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2.赏析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设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4.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教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以名家谈鲁迅杂文导入:

1.鲁迅自己说: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

2.郁达夫: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笔之简洁,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3.林贤治:鲁迅的杂文是无法仿制的,他明显地带有个人天才创造的特征。不问而知,鲁迅杂文的首要特点是它的批判性、思想主动性、直接性。

【讲授新课】

活动一:鲁迅谈“拿来”

一、抓文脉,品“理趣”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划分层次。思考:为什么要“拿来”?文章哪几段在阐释“拿来”的原因?

明确:第1~6段写为什么要拿来;第7段概括“拿来主义”;第8~10段阐释拿来主义。

2.提问:作者在提出拿来之前否定了哪几种做法?

明确:闭关主义(不送不拿),丧权辱国;送去主义(只送不拿),沦为乞丐;送来主义(只受不拿),大受其害。

3.提问:“送去”了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点拨:从时间上看,一直在送;从数量上看,逐渐在减少,实质上是逐渐断送我国的民族文化。分析见下表。

送去主义

先送

一批

古董

还有捧

几张

古画和新画

不远还要送

一个

梅兰芳博士

?时间

?数量

4.思考:作者论述“送去主义”的后果,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文中说“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做奖赏”,尼采自诩是太阳,实际不是,最后疯了,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实际不是,最后灭亡。作者在这里并没有非常直白地将这种后果表述出来,而是运用类比手法,讽刺盲目自大者,告诫人们一味“送去”,只能沦为乞丐。即使自己这一辈不会沦落,子孙后代呢?——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5.提问:作者否定了“送去”,又否定了“送来”,我们先看“送来”了什么。“送来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别人送来的往往不是好东西,而是糖衣炮弹。“送来主义”的实质是“抛给”,是经济、文化的侵略,是奴役、蹂躏和践踏,是要使中国永远陷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6.提问:“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

明确:主体不同。“送来”是别人送来,“拿来”是自己拿来。“送来”有别人的目的,“拿来”是自己的需要。

7.提问:究竟该如何“拿来”?文中具体在哪里写出了方法?应该怎样理解?

(朗读第8、9段,学生自主思考,分组研讨“拿来主义”的错误态度和正确做法。完成表格)

大宅子

()

错误做法

孱头()

论证方法

()

昏蛋()

废物()

正确做法

()

鱼翅吃掉()

鸦片送到药房()

烟枪和烟灯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

姨太太请走散()

参考图表:

大宅子

(文化

遗产)

错误做法

孱头(害怕逃避)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正确做法(占有、挑选)

鱼翅吃掉(取精华)

鸦片送到药房(趋利避害)

烟枪和烟灯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警示后人)

姨太太请走散(弃糟粕)

分析: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有选择,自己拿。

①错误态度:不加挑选,全部表示否定态度。孱头——害怕逃避;昏蛋——全盘否定;废物——全盘接受。(“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②正确做法:占有,挑选。去粗取精,批判继承。鱼翅——精华,使

文档评论(0)

博耀经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中小学课件PPT、教案、学案、试卷、以及相关备考资料的编辑整理上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5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