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作品,积累科学常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探究“述”和“评”的关系,充分认识浑盖之争的科学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论证,探讨科学理论、思想的演变及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了解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论证,体会浑盖之争的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探究“述”和“评”的关系,充分认识浑盖之争的科学思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校天文社团的成员们正在精心策划一场名为“穿越科学史”的专题活动,今天的焦点议题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探秘”。他们计划通过解读历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揭示科学史的奥秘,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科普文章。
二、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任务:
参照注解,阅读全文。
画出思维导图,抓住核心概念,把握课文脉络。
课中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史海钩沉
【活动一】作者介绍
关增建,男,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活动二】了解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科学史十五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为《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的一章,通俗易重点突出,是一篇普及天文学知识的科普性文章。
说明:本任务指在引导学生挖掘史料,了解作者及“日心说”“地心说”的史诗,体会科学家的智慧与探索精神,思考科技成果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学习任务二:浑盖经纬
【活动一】整体感知
快读课文,圈画核心概念,把握课文脉络,画出思维导图。
示例:
【活动二】文本研读
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有关宇宙结构模式的各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历史贡献。
学说
出处
代表人物
(信奉人物)
基本观点
历史贡献
不足
天圆地方说
《大戴礼记》
孔子、曾子
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宣夜说
《晋书·天文志》
郗萌(记载者)
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
盖天说
《周髀算经》、
《晋书·天文志》
司马迁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足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浑天说
《隋书·天文志》
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桓谭、朱熹等
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更加符合观测依据;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修订《太初历》。
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没有地球观念,没有意识到海洋也是大地的一部分。
【活动三】梳理争议
再读课文,梳理出“浑盖之争”的争议点和结果。
时间
参与人物
争论点
争论结果
汉武帝时
司马迁、落下闳、邓平
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
汉武帝采纳邓平的《太初历》,浑天说胜出
西汉末年
扬雄、桓谭
从观测角度到数理结构等八方面对盖天说做了批驳
撰写《难盖天八事》浑天说胜出
东汉
王充
从观测角度责难浑天说关于“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的观点
击中浑天说的软肋
晋朝
葛洪
针对王充责难,提出“横破镜”的事实依据
证明盖天说错误
南北朝
何承天
从观测角度修补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
对浑天说未起太大的作用
南宋
朱熹
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朱子语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指南》DB4403T 658-2025.docx VIP
- 《离婚指南》小说改编_经典戏剧剧本.doc VIP
- 电力调度软件:OpenDSS二次开发_(4).Python与OpenDSS集成开发.docx VIP
- 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2025)最新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224—98.doc VIP
- 2022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及进展性肺纤维化临床诊疗指南(全文).pdf VIP
- 沃尔玛绩效管理制度.docx
-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doc VIP
- 2024版最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文件汇编.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