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孔孟有别
孟子的道与孔子的道,同中有异,“孔孟之道”的提法有失笼统,缺乏分析
孔子之道不仅与老子之道相去其远,在儒家内部,孔子之道与孟子之道也有明显区别。
孟子一生的经历与孔子相仿佛,都曾长期以私人讲学为业;他年约四十五岁率弟子周游列国达二十余年,先后到过齐、宋、滕、魏等国,人气最旺时竟至“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推销他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希望被哪个国君采纳,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政绩并推行于天下。然而当是之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无人认真对待,待见他的那些国君都是敷衍他;他曾两度去齐国推行“以德行仁”、“以德服人”的王道“仁政”模式,并对齐宣王一直存有幻想,但齐宣王也没有采纳孟子的“仁政”主张,只是对他的礼制之说较感兴趣,曾许以万钟年俸,试图把孟子留在齐国教育学子,优化风俗。但孟子的政治理想是推行王道,仅仅利用他教书育才、移风易俗,实在是大材小用,等于不给他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失望的孟子自觉别无选择,便离开了齐国。齐宣王没有追悔挽留他,这令他更加失望,只好怅然返邹,“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并且像孔子攒《论语》一样,攒了一部《孟子》七篇。”(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当然,司马迁追记说孟子“述仲尼之意”,未免失之于简单化。孟子的道,从源头来看,确实发端于孔子的道,他和孔子一样,其学说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他们留下的思想文本,体例也较雷同,都是语录体。犹如《千字文》之于书法界一样,举凡自成一家者,无不采用书写《千字文》的体例发布于世。用语录体著书立说,在当时已形成风气,亚圣孟子也未能跳到圈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话用来比喻孟子与孔子的关系,可谓恰如其分。孟子自己曾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据考评,孟子所私淑(未正式拜师)的诸人,主要是子思之门人,而子思就是有“述圣”之称的孔伋,是孔子学说的忠实传承者,子思的门人应当也是孔子之道的传承人,所以,尽管孟子未能直接受教于孔子,他的思想与孔子也是一脉相承的。
但孟子对孔子之道的传承,并非照搬照传,而是有很多发挥和很大发展,有些方面的发展不但超越了孔子,高于孔子,而且与孔子之道存在巨大的反差,甚至截然相反。可以说,孟子之道与孔子之道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不加分析地混为一谈。
孔子的道,核心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德性。孔子对仁的界定,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爱人”,二是“克己复礼”,前者是以仁待人,后者是以仁律己。在《论语》里面,“仁”字出现了109次,分布于十五章里的五十几个小节。但是仁从何来?人为什么必须以仁待人和律己?孔子并没有作过深入的论证。孟子弥补和发挥了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在《孟子》一书里面,“仁”字出现了163次,每一章都有,分布于七十一个小节,对产生“仁”的人性和修养“仁”的方法都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并从心、性、仁三者的关系上对仁进行了论证,视仁为人心的本质属性和人性的基本内容,从而解决了仁的来源和根据问题,为孔子的仁学思想挖掘和补充了理论依据,推进到了心性论的深度和本体论的高度,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孟子之道也未能形成体系,但孟子的思想理论触角比孔子伸得更广、更深,对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比较深入的观察思考,并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仁”直接和政治嫁接在一起,成为第一个提出“仁政”的人,不仅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和反对兼并、反对战争的主张,还创造性地概括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军事外交规律,阐明了减轻赋税,制民恒产,尊贤任能的重要性,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朴素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儒学大家朱熹评价说:“孟子发明四端,乃孔子所未发。”这是孟子之道与孔子之道的一大不同之处。孟子之道距离形成体系只有一步之遥,惜乎功亏一篑,令人扼腕。
《孟子》一书的文采也优于《论语》。虽然同为语录体,但《论语》主要是干巴巴的讲道说教,而《孟子》则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他讲的道理中有社会情境,有历史事实,有寓言故事,还有场景描述,设喻巧妙精当,文辞优美,而且谈锋犀利,气贯长虹,在先秦诸子之中实属鲜见。
孔子与孟子在精神人格上差别巨大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孔子的道能够在中国社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能够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成为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教科书和宣教品。同时,孔子学说也是辅导文人求官求贵的敲门砖。孟子的道脱胎于孔子的道,必然带有孔子之道的胎记,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儒家的一个异数。
孟子出道之时,正值“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之际。当其时也,策士如云,各持一说,四方游说,纵横捭阖,谋官求贵,能言善辩之士,仅凭口舌之辩,即可一步登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7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1.docx VIP
- 京瓷哲学手册.pdf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5教学单元实施计划.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6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