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2023-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5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释: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作此诗时正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2.陆游的《书愤》中有“衰鬓”,叶梦得的《雨后为山亭独卧》中有“白头”,两位诗人都写到了自己的白发,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位诗人借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25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也即下文的“帝乡”。②太华:即西岳华山。③中条:山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独坐长亭饮酒,那缤纷灿烂的深秋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B.颔联对仗工整,表达灵活生动,“归”“过”展现出云收雨散的过程。

C.颈联从声和色着手,写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闻,境界雄浑而阔大。

D.尾联以“帝乡”呼应诗题中的“赴阙”,同时导引出诗人内心的想法。

4.尾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5北京怀柔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望蓟门

祖咏(唐)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①,论功还欲请长缨②。

【注】①投笔吏:汉人班超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来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功封定远侯。②请长缨:汉人终军向汉武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其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意谓用它捆绑南越王,结果却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客心惊”是指诗人初到“燕台”,因见到战争形势不明,所以感到震惊和忧虑。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一句,既显出边关境地积雪皑皑、寒冷彻骨,又含寥阔与肃穆之感。

C.在诗人的笔下,“烽火”遮掩“胡月”,“云山”簇拥“蓟城”,其意境独具边关特色。

D.本诗写景充分,同时融情于景,用所闻、所见寄寓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及为国立功的壮志。

6.下列对诗歌所用典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自己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但其报国建功之事也激励着自己。

B.终军最终没有实现报国之志,作者认为其言过其实,自己要引以为戒。

C.诗人通过两个典故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含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D.班超和终军两个典故连用,意蕴相通,内涵丰富,增强了诗歌表现力。

7.清代吴煊称赞此诗格调“雄浑”,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对此进行赏析。

(2025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①之春,余躬耕于东坡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③。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注释: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当年47岁,正处于贬谪黄州期间。②东坡:苏轼在此筑五间茅屋,名曰雪堂。③曾城,增城山,传说中的地名。

8.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中了了醉中醒”句,写诗人在睡梦中醒来,又在清醒中沉醉。

B.“依旧却躬耕”句,写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

C.“雪堂西畔”三句,描画了雪堂周围景色,营造了恬静清幽的意境。

D.“吾老矣,寄馀龄”句,写自己年老了,希望在田园山水中安度余生。

9.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