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臁疮(下肢静脉性溃疡)护理查房*臁疮的概述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指发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常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等疾病,中医属“臁疮”的范畴。又名“裙边疮”、“裤口毒”、“老烂脚”。*下肢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许多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20~40%,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6%,以此推算,我国现有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约为8000万~1亿.*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在站立位时下肢扩张的静脉形成迂曲蜿蜒的静脉团,使皮肤隆起。在早期,可只有肢体外观的改变,无其它不适症状。*发展期病变范围进一步扩展,同时伴有明显的下肢疲劳、酸胀、沉重,甚至出现浮肿痉挛和疼痛,朝轻暮重。*病变后期如果病程继续进展,在足踝部和小腿下段可出现暗褐色色素沉着,皮肤萎缩,脱屑,瘙痒,湿疹和溃疡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指曲张静脉内并发血栓形成,引起非感染性炎症)和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致病因素长时间站立工作妊娠腹压增高饮食习惯坐位工作家族史*一、患者简介床号:37床姓名:董万生性别:男年龄:48岁入院时间:2015.10.08民族:汉婚姻:已婚主管医生:李晓绿主管护士:任芬茹 发病季节:寒露既往史:左下肢静脉曲张5年主诉:双下肢反复溃烂5年,加重1年。过敏史:无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简要病情:患者5年前因静脉曲张原因出现双下肢溃烂,曾在当地诊断治疗,诊断为“老烂腿”并给予静滴消炎药,效果不佳,反复出现溃烂。13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左腿因静脉曲张给予硬化剂治疗术,近1年双下肢溃烂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臁疮”收入院。*二、体格检查T36.5P77次/分R18次/分BP130/90mmHg四诊检查1、望诊:望神:体神有神面色:面色正常形态:动作自如体型:正常情绪:焦虑皮肤:正常呼吸:平稳咳嗽:无舌苔:黄腻舌质:红2、|闻诊:听声音:语言正常嗅口气:正常排便:大便干妇女经带:/病室气味:正常3、问诊:寒热:正常汗:正常感知:疼痛部位:双下肢性质:疼痛发作时间:活动时口渴:不渴听力:正常视力:正常睡眠:正常饮食:如常排便:正常排尿:正常月经:/白带:/4、切脉:切脉:弦数脘腹:正常*三、诊断辩证:病因:因久立或负重远行,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以致下肢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复因损伤,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发为疮慯,肌肤溃烂,经久不愈。病位:双下肢、脾。病性:湿热淤阻诊断: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病)臁疮1.双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证):湿热瘀阻2.左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四、辅助检查白蛋白:38.7g/L甘油三酯:6.57mmol/L尿酸:497mmol/L总钙:2.18mmol/LD-二聚体:0.29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6.65ug/mC反应蛋白:18.10mg/L中性细胞比率:72.1%彩超:1.双侧大隐静脉迂曲扩张,左侧为著。2.右侧股外侧浅静脉迂曲扩张。专科检查:双下肢静脉迂曲扩张,甚至扭曲成团,足靴区皮肤黑色素沉着,左踝关节内侧皮肤溃烂,面积约26cm*5cm,左踝外侧溃烂面积约4cm*4cm,右下肢内侧有两处溃烂面积约10cm*10cm周围皮肤发红,触之疼痛。双下肢Trendelenburg征(+)Perthes征(-)*五、治疗1.给予外科护理常规2.二级护理,低脂饮食3.西医治疗:给予消炎活血化瘀药物,伤面定期换药,干燥处理,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以促进血液回流,适当清创。4.中医以清热凉血,化淤通络为主。5.中医特色:换药时给予中药湿敷。*六、临证施护(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指导患者尽量少站立,负重,行走时穿弹力袜或绷带,避免外伤碰撞,卧床时抬高下肢30度,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