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高二学生国旗下讲话稿《不负食光 厉行节约》.doc

职业学校高二学生国旗下讲话稿《不负食光 厉行节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学校高二学生国旗下讲话稿《不负食光厉行节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高二某班的某某,今天,我站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不负‘食’光厉行节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穿越千年,至今仍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诉说着一粒粒粮食来之不易。从《诗经》中“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的丰收赞歌,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民生情怀,中华文明始终将粮食视为“天赐之礼”。我们学校也时刻践行着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的理念,每每到开饭时,教官们、学生会的同学们便会巡逻督促同学们不要浪费,言传身教地告诉我们浪费可耻,恪守节约。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每一粒米,都凝结着阳光雨露的馈赠和劳动者的汗水,承载着国家安危与民族命脉。

然而,当餐厅的泔水桶堆满剩饭剩菜,当“网红吃播”为流量肆意浪费,我们是否听见了历史的警钟?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足以养活数千万人!在学校,我们身边浪费的行为随处可见,有的同学打了饭菜后,没吃几口便倒掉,觉得浪费了也没有什么,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农民在田地上挥洒的汗水,是农民倾注了整年的心血,是农民到收获季时渴望丰收的眼神。《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奢靡浪费不仅是对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对未来的透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力浪费!”这声告诫,是对物质富足时代的精神叩问。

同学们,我们生在衣食无忧的时代,更应懂得“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的道理。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践行“三个一”行动:

敬畏一粒米:践行“光盘行动”,让“碗中有净、心中有敬”成为习惯;

珍惜一份力:按需取餐、科学点餐,用“小餐桌”推动“大文明”;

传承一种德:向家人宣传“公筷分餐”,拒绝“面子消费”,让节俭之风“润物细无声”。

《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家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智慧,守护“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文明根基,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图景代代延续。

同学们,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是永不褪色的青春誓言。让我们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奢侈不浪费,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棵菜。让我们牢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以“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的坚持,共同书写“不负食光”的时代答卷!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文林文库-专注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拥有多科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行业从业10年以上,可提供学校文化活动策划及制定具体方案、可提供教学设计指导、PPT制作技术服务、Word排版支持及其他教育教学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助力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育水平提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