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解读及参考范文.pdf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解读及参考范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解读及参考范文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

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

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试题鼓励新时代的青少年大胆拥有梦,主动分享梦,自觉传递梦,勇于实现梦。

基于这一情境展开写作,既可以极大地激活青少年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打开写作

的议题空间,又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他们写出真情

真意,避免泛泛而谈。

“昨夜闲潭梦落花”出自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诗所写之境,更多是

个体生命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理的观照;

“我欲因之梦吴越”出自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诗为赠友之作,在

自我精神追求的表达中又明显吐露“求其友声”之意;

“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诗则

以一人之身“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所抒发的既是个人之志,更是家国之思、

民族之魂。

这三句诗提示考生注意:“梦”既有具体性的一面即“梦境”,又有普遍性的

一面,是为“梦想”。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结合这两方面,从个性化的梦境中发

掘普遍的意义,或将宏大深远的梦想寄寓于生动可感的梦境之中。

“赠予”是本试题写作情境的又一个关键要素。考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梦

的赠予”这一情境的想象性,需要注意通过“梦的赠予”实现“我们一他人”的联

结,不仅心中有梦,而且心中有他人。

考生可以讨论当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世界将会怎样”或“我们将会怎样”;

也可以从材料所引三句古诗生发开去,辨析“有的梦宜于独享,有的梦宜于赠友,

有的梦应为整个民族共有”;还可以将重点落在深入发掘梦的某一方面特质上,如

梦对我们深层情感的揭示,梦对我们过往经验的再现,梦对我们未来行动的激发,

等等。

材料引导考生观察生活与关心他人,思考个人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联,为中

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

立意指导

立意一

传递美好梦境,共享温暖与希望。通过赠予积极、美好的梦,让他人感受到温

暖与力量,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共鸣。

立意二

以梦力媒,搭建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梦的赠予可以帮助人们走进他人的内心世

界,增进彼此的理解,化解误解与隔阂。

立意三

赋予梦想行动,让赠予的梦照进现实。当我们将梦赠予他人时,不仅是传递一

种幻想,更是激发双方实现梦想而共同努力的动力。

精彩素材

❶标题示范

《以梦为马,振兴华夏》

《致敬赠梦者,勇做追梦人》

《赠梦于你,共赴中华盛世》

《以梦为舟,渡人渡己》

《赠人一枕星河梦,照我千程风雨途》

《寄梦予君行,同绘山河新》

《执笔绘梦赠他人,携手同心向未来》

❷素材运用(主体段)

1.梦是情感的镜像,亦是超越现实的翅膀。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以“我欲因之梦吴越”的豪言,将对自由的向往注入梦境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