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古诗鉴赏之《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北宋·王安石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
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于此亦同坚。
题解:
此诗写于皇祐三年(1051),时年31岁。元珍,即丁宝臣,安石好友。皇祐二年(1050)九月(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第250页),丁宝臣移知端州(在今广东肇庆)。端州产砚,宝臣以端溪绿石砚寄赠安石,并附以诗,安石作此诗以酬答之。
注释:
1.元珍:北宋官员丁宝臣的字,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二人友谊深厚。丁宝臣和哥哥丁宗臣同在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合称“二丁”。
2.玉堂新样:玉堂,翰林院。新样,新款。此特指李后主之澄心堂,其有砚之精者,即为绿石砚。
3.绿石砚:名贵砚石,这里的绿石砚推测可能产自南方,诗中提到“久埋瘴雾”可作为佐证。?
4.玉堂新样:北宋流行的砚台形制,即玉堂砚新出的样式,颇受世人争相传颂。玉堂,原指官署名,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这里指代这种砚台样式新颖且具高雅气质。
5.蛮溪:谓端溪。在古代,南方一些地区被视为蛮夷之地,端州旧属南蛮,故称。梅尧臣《杜挺之赠端溪圆砚》亦云:“案头蛮溪砚,其状若圆璧。”“蛮溪”强调了砚石产地的偏远与独特。
6.长来:生来。
7.异物:珍奇的物品。在诗中,王安石自谦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过如此珍奇之物。
8.佳篇:优美的诗文。丁宝臣送砚台时还附上了诗作,王安石对其诗文表示称赞。
9.瘴雾:旧时岭南湿热,多疟疾,被称为烟瘴之地。端砚产于岭南端溪,故曰“久埋瘴雾”。
10..春波:春天的水波,这里用来清洗砚台,使其更显鲜艳。
11.故人袍色:故人,安石自指。《宋史·舆服》:“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安石时任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正六品,官服为绿色。
参考译文:
翰林院新款砚台世人争相传颂,更何况是用蛮溪绿石精心雕琢。
我感叹自己长久以来没有创造出与此相媲美的作品,惭愧地接受了你送来的佳篇。
这块砚台长时间被埋在湿气重重的环境中,取出来却更加鲜亮如春水。
它的颜色也与我故友的袍服相似,我们之间的情谊和心意也像这砚台一样坚定。
赏析:
这是诗人在收到朋友赠送的石砚及赠诗之后写的一首唱和诗,诗歌从石砚的“坚”联想到友人的“心”,表达了对身处逆境的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通过此诗,考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尚情操,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首联,翰林院中的新款砚台在社会上十分流行,更何况你送我的是用端溪绿石雕刻的新款呢。这一联颔联,可叹我从来没拥有过什么奇特珍稀的物品,很惭愧您送我这方佳砚,又附赠好诗。
首联:“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开篇便点明丁宝臣所送绿石砚的不凡。写砚台形制、材料。砚台形制采用翰林院的最新样式,翰林院为古代读书人的最高殿堂,故其砚台的新样式为世人争相仿效。砚台的材料,则选取丁元珍任职之地的端溪绿石。以砚台相赠,也符合两人的文人身份,可见,丁元珍的赠礼,经过了精心挑选。
用了层递的修辞,来突出对方所赠的珍贵。先强调玉堂新样本身就备受世人追捧,接着递进一层,说明这方砚还是由蛮溪绿石镌刻而成。“争传”二字生动地描绘出玉堂新样砚在当时的流行程度,而“蛮溪绿石”则增添了砚台的神秘与珍贵色彩,为后文对砚台的赞美及情感抒发做铺垫。?
颔联:“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诗人在此处笔锋一转,由对砚台的描述转向自身感受。写砚台形制、材料。砚台形制采用翰林院的最新样式,翰林院为古代读书人的最高殿堂,故其砚台的新样式为世人争相仿效。砚台的材料,则选取丁元珍任职之地的端溪绿石。以砚台相赠,也符合两人的文人身份,可见,丁元珍的赠礼,经过了精心挑选。“嗟”和“愧”字真切地表达出王安石收到珍贵礼物及佳作的复杂心情,安石一生俭朴,前一句实写自己的经历,来表达对砚台的喜爱和珍视。。后一句点诗题中的“以诗送(砚)”。他感慨自己一直以来没有什么珍奇之物,对友人的厚赠及附诗深感惭愧,这种自谦之语,更凸显出他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王安石为人质朴、不重奢华的品性。
颈联:“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此联进一步刻画砚台。前半句“久埋瘴雾看犹湿”,既交代了砚台的来历,说明它产自南方瘴雾之地,长期处于那样的环境中,也赋予了砚台一种历经沧桑的质感;后半句“一取春波洗更鲜”,一个“洗”字,将砚台从尘封中唤醒,用春波清洗后更显鲜艳,让砚台的形象瞬间鲜活起来,仿佛它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暗示着这份情谊经过岁月沉淀愈发珍贵。
尾联:“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于此亦同坚。”诗人由砚台的颜色联想到与故人相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