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法协同处置电解铝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pdf

炼钢法协同处置电解铝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

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

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炼钢法协同处置

电解铝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文件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

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准牵头编制单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标准组

织协调单位。

二、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

路,需要行业间协同发展,通过产业间的技术耦合,实现工业固废绿

色化、资源化和协同利用。现有电解铝灰处理方法主要有铝回收、制

造耐火材料、制造吸附剂及水质净化剂等,但各方法的处置成本较高、

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排放大,采用(转炉)炼钢法处理电解铝

灰具有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目前已在酒

钢、宝武新疆八钢、新疆中合大正等企业广泛应用,但行业尚无相关

标准要求,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处理企业的规范发展,因此急

需制定相关标准。

1.目前尚无炼钢法处理电解铝灰废弃物标准

电解铝灰为电解铝生产过程产生危险废物,若无法得到规范处置

和综合利用,其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大。通过将电解铝灰配料制成炼钢

精炼剂,可直接高效利用其中的Al、CaO等资源,实现了废物的高

效资源化利用,但目前行业内尚无相关规范要求,因此,亟需建立相

关技术标准。

2.我国电解铝灰处理企业较多,但距离真正绿色化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年产电解铝灰约30万吨左右,铝灰处理企业多以民营企业

为主,主要采用湿法或者火法,不同企业间水平差距较大。火法能源

消耗高、环境污染大,湿法易产生低浓度氨气,并存在污染地下水源

的可能,距离实现绿色化存在差距。

3.作为炼钢处理电解铝灰的评价依据

由于没有相关标准,利用炼钢法处置电解铝灰无参照依据,难以

在行业间对该项技术进行推广,因此,本标准将作为炼钢法处置电解

铝灰废物的评价依据。

4.引导企业实现产业耦合、绿色发展

本标准的实施发布,有助于推动企业耦合发展,利用工艺优势实

现行业间固废的绿色化、资源化处置,成为绿色发展的建设者、高质

量发展的实践者。

三、标准编制过程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共

同组建了《炼钢法协同处置电解铝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写工作组,

并明确各自责任和分工。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写小组认真查阅相关

标准资料和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结合实际充填使用效果确定适当的

数据指标和技术要求。

2023年11月,标准预研和立项阶段。对国内炼钢法协同处置电

解铝灰进行相关标准文献资料调研和搜集整理,研提标准立项建议书。

2024年1月初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标委发布了标准项目计划。

工作组在前期调研基础上进行了标准草案,并组织召开了专门的内部

专家研讨会,并修改完成标准讨论稿。2024年10月,再次召开专家

研讨会,并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4年12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并召开标准审定会。

四、标准编制原则

GB/T1.1-20201

(一)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二)本文件主要技术指标选定综合考虑了企业生产实际和使用

情况,注重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

结合,体现了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文件在制定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

制定、适时推出的原则,以及统一、协调、适用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五、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编写格式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主要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与工艺、技术要求、健康、安全

与环境管理。

(二)关于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转炉、电炉或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