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2025届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遗址中,各种珍贵的陶、玉、石、漆、铜等材质的礼仪用器已形成按贵族的等级身

份依次有序的一套使用制度,并作为高等随葬品大量被发掘于王墓中。这反映了()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黄河流域的手工业技术成熟D.陶寺文化初步呈现“以礼治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根据材料“礼仪用器已形成按贵族的等级身份依次有序的一套使用制度,并作为高等随葬品”并结合所学

知识,礼制是早期国家治理的核心,可知陶寺文化通过礼器规范社会等级,体现“以礼治国”的雏形,D项

正确;材料仅涉及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未与其他地区比较,无法证明其是“中华文明中心”,排除A项;

“多元一体”强调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而材料仅体现单一遗址的等级制度,未涉及多元性,排除B

项;材料侧重礼器的等级使用制度,而非手工业技术本身,排除C项。故选D项。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战争的权力必须垄断在最高权力者手中,以防止战争被误用滥用;墨子反对一

切不义战争;老子表示,即便战争是不得已的选择,即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要视为丧事。这反映出当

时()

A.礼乐秩序备受推崇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诸子百家反对战争D.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理想

【答案】D

【解析】

第1页/共13页

【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

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儒家希望通过垄断战争权力维护秩序,墨子通过“非攻”追求和平,老子通过“不

争”避免冲突。三家思想虽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和谐秩序的追求,D项正确;礼乐秩序是儒家思想的核

心之一,但墨家和道家并不推崇礼乐秩序,排除A项;材料中的道家思想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

家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不能涵盖材料的内容,排除B项;儒家并未完全反对战争,而

是主张垄断战争权力;墨子反对不义战争;老子反对滥用战争。“诸子百家反对战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故选D项。

3.《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后

汉书·陈球列传》记载“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这体现了汉代()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士绅承担基层社会治理责任

C.外儒内法的治理理念D.地方社会治理遭到一定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时‘网疏而民富,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后汉书·陈球列传》记载‘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

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可知,豪强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导致经济资源集中,豪强掌控地方人口和

财富;府治理失效,官员无法遏制豪强,甚至被豪强势力反噬(如陈球案例);社会秩序失控,地方治理

体系被豪强破坏,中央权威逐渐削弱,D项正确;题干中豪强“武断于乡曲”说明地方势力未被有效压制,

反而威胁中央权威。陈球因打击豪强反被治罪,体现中央对地方豪强的妥协甚至依赖,排除A项;士绅阶

层,特指科举制成熟后(隋唐以后)形成的儒生—官僚群体,而汉代尚未形成此阶层。汉代地方治理:主

要依赖郡县官吏和乡里三老(非士绅),题干中豪强属于“豪右”而非士绅,排除B项;“儒法并用”应出

现儒家教化与严刑峻法并存的案例(如汉武帝用儒生和酷吏),题干仅反映豪强对地方秩序的破坏,排除C

项,故选D项。

4.制科,是皇帝临时下诏设置科目以选拔特殊人才的一种考试形式。下表是有关汉代和唐代制科的内容。

时期汉代唐代

为官者、及第而未获任官者、生徒、布衣对象现任官吏、布衣平民、贤达

庶民

第2页/共13页

贤良、有道、方正、孝弟力田、贤良方正科、孝弟廉让科、直言极谏科、名目

茂才、直言极谏等有道科、茂材异等科

皇帝下诏定科目,亲临策问,区皇帝下诏,亲自策问,中枢部门审查,公程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