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1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民族魂”材料作文审题分析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思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本题所选三则材料均与抗战有关。
材料一来自本试卷阅读II第一个文本《鼓书艺人(节选)》,这是老舍反映抗战时期传统艺人追求新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材料中的“他”即主人公方宝庆。面对受苦受难的孩子,方宝庆百感交集以致“开不了口”,既反映了他对孩子的疼惜,也展现了历史洪流中一个普通人的坚韧与温情。
材料二来自教材,艾青《我爱这土地》为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的篇目。即便学生记不下全诗,单看所选诗句与诗题也能发现,这是讴歌“土地”的诗篇,诗人以鸟自比,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嘶哑的喉咙”抒发出诗人饱受磨难也依然对这土地爱得真诚、爱得执着的情感。
材料三是穆旦诗作《赞美》中的名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直接指向民族新生,意思非常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我”“你们”“带血的手”:“我”“你们”都是民族群体的一部分;而“带血的手”这一意象,寓指“起来”过程中的艰辛抗争与不屈的精神。
材料一反映抗战,材料二、三写于抗战期间。材料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时代背景,但通过文本的关联性暗示,自然引出对民族精神传承的思考。考生可以从三则材料中找到感触最深的点展开议论、记叙或抒情。本题在立意上并未设置门槛,民族苦难与民族复兴、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普通人的坚守、民族脊梁等等都在可写范围之内。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提这些主题,既是纪念,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三则材料各有侧重,也相互交织,对任何一则材料的深入体会,也一定会涉及其他材料的内涵。如材料一,虽然写的是方宝庆无力开口的细节,但面对孩子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材料二诗人的歌唱,其精神内核是一致的。考生也可以思辨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继往开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度思考,表达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感知。
本题注重传情达意,无论议论、记叙、抒情,还是史论、评论、杂感,乃至创作、非虚构写作……都要真正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写作不只展现理性的力量,更需要“走心”。情感体验、积淀沉潜、实践参与,这些都是数智化时代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品质。三则材料中,细节的书写、鸟的意象、带血的手,注重内容的真诚性与独特性,用精准的语言、富有节奏感的文字、典型的细节、可感的形象传递真情实感。这种设计也是对“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作痼疾的反拨,回应了语文教育中“真实表达”的核心诉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试题的设计也正是“民族魂”的语文表达!
材料解读
全国一卷写作试题“民族魂”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主题设计,由来自阅读II的材料和补充材料共同组成,体现统编教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彰显教考衔接、延伸阅读的导向。
三则材料虽出自不同作家、不同作品,但都围绕着“发声”“表达”这两个关键点展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精神内涵。
材料一来自同卷阅读II文本一《鼓书艺人》,“想唱却开不了口”展现出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是时代的动荡、生活的艰难等),人们内心情感想要表达却受阻的状态,这背后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对责任的沉重感知等,体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温情;
材料二来自艾青名篇《我爱这土地》,以“嘶哑的喉咙”隐喻苦难中的呐喊与不屈,其中“嘶哑”体现了歌唱的艰难,却更凸显出对土地爱得深沉,即使历经磨难,也要为所热爱的一切发声;
材料三是穆旦诗作《赞美》中的名句,通过“带血的手”与“起来”的姿态指向集体抗争与民族新生,其中“带血”象征着民族觉醒付出的巨大代价,而“拥抱”则是对民族同胞的深情与对民族崛起的坚定信念。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织,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奔走呐喊、救亡图存,再到振兴中华、民族自强的叙事背景与阅读语境,共同指向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体对家国、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勇于担当、积极发声的精神,为考生提供多维度的立意空间,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内涵、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进行写作。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写作材料摘取老舍、艾青、穆旦三位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08 静电场能的性质(原卷版)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教科版2019).docx
- 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2025年浙江省7月学业水平考试题型点对点专训(原卷版).docx
- 2025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解析与创作指南.docx
- 2025届新高考1卷作文解析附下水文.docx
-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全国通用).docx
-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二卷读后续写解读与示范+讲义.docx
- 2025年高考英语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二卷)(真题解读).docx
- 2025年普通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点评.docx
- 2025年普通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个人情感-集体记忆-民族重生解析与范文点评.docx
- 2025年新课标全国二卷作文及分析.docx
- 2025全国一卷(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以音乐之魂咏民族之魂解析以及三篇不同文体范文与点评.docx
- 从素材小白到写作大神:20+组主题素材+++人民日报人物++金句++事例-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作文提分备考技法讲解与素材运用(全国通用).docx
-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 第三章问题研究阿联酋+“造山引雨”+计划是否可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 第四章问题研究《能否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