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阅读赏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羌村》阅读赏析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共三首。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当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诗中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段,真实地反映出安史之乱中百姓饥寒交迫、妻离子散的悲惨境况。

一、原文呈现

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二、译文解读

其一

西天布满如重峦叠嶂般的赤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到地面。经过千里跋涉回到家中,看到萧瑟的柴门,鸟雀在枝头聒噪,更显萧条。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从惊讶中回过神,继而喜极而泣。在这乱世中四处漂泊,能够活着回来实在是偶然。邻居们闻讯赶来,围在墙头,都感慨叹息。夜深了,我们还点着蜡烛,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其二

年岁渐老,在这乱世中勉强生存,回到家中也缺少欢乐的情趣。娇儿紧紧依偎在我膝旁,生怕我再次离开。回想起从前夏日喜欢在池边树下乘凉,如今却只能面对萧萧北风,想到国事家事,心中忧虑如煎。幸好知道庄稼已经收获,仿佛已经看到新酿的酒从糟床中汩汩流出。如今有足够的酒可以畅饮,姑且以此慰藉暮年的自己。

其三

一群鸡正在乱叫,客人到来时鸡争斗得更厉害。把鸡赶到树上,这才听到有人敲响柴门。四五位村里的父老,前来慰问我远行归来。他们手中都带着礼物,从酒壶中倒出的酒有的清,有的浊。父老们再三抱歉地说酒味淡薄,是因为田地无人耕种。战争还没有平息,年轻人都去东征了。我为父老们高歌一曲,在这艰难的日子里,深感他们情谊的深厚而心中有愧。歌唱完后,我仰天长叹,在座的人都泪洒满面。

三、重点注释

峥嵘:这里形容云层重叠高耸的样子。

日脚:透过云缝射下来的阳光。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歔欷(xūxī):哽咽,抽噎声,这里指感叹、叹息。

夜阑:夜深。

秉烛:拿着蜡烛。古代没有电灯,夜间点烛照明。

晚岁:晚年,这里指当时杜甫的年纪,此时杜甫已45岁左右,经历乱世,自觉已至暮年。

追凉:乘凉。

糟床:榨酒的器具。

注:指酒从糟床中流出。

柴荆:柴门。荆条编制的门,指代贫寒人家的门。

问:这里是慰问、探望的意思。

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苦辞:再三地说,这里表示父老们抱歉地解释。

兵革:指战争。革,指战甲。

四、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早年曾游历各地,增长了不少见识。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因李林甫弄权,全体应试者落第,他终生未能进士及第。杜甫曾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在长安期间,他困顿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流亡颠沛,曾被叛军俘虏,后脱险,被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在四川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又被称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

五、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战乱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次年,长安陷落,杜甫也被卷入战乱的洪流,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杜甫任左拾遗不久,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了肃宗。闰八月,杜甫被命离开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此前杜甫已有十多个月没有和家里通音信,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他怀着焦虑的心情踏上归程。历经艰险,终于平安与家人相聚,感慨万千的杜甫写下了这组《羌村》诗。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五言诗的发展

五言诗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全篇由五字句构成。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民间歌谣,到了东汉时期,文人五言诗逐渐成熟。如《古诗十九首》就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曹植、阮籍、陶渊明等。到了唐代,五言诗迎来了鼎盛时期,无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