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深度学习“层进式策略”建构结构与功能观——以高考专题复习“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为例
陈艳萍谢虎成
(1.广州中学广东广州510640)
(2.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00)
生命观念既不能像事实性知识那样被接受并记忆,也不能像概念性知识那样被理解,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感知、确认、信奉”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层进式学习”的过程。本文以“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专题复习中建构结构与功能观为例,经过事实感知、概念拓展、实验探究、观念运用等环节驱动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深度,升华生命观念,提升学科素养。
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事实—概念—观念”的过程,观念是基于大概念基础上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经过高一新授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器和生物膜的基本知识,但其知识是零星的,概念是片断的。在高三专题复习中,需对知识进行重组,将众多的下位概念关联起来并形成大概念,才能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观点逐渐显现出来。在专题复习中,教师首先呈现学生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如例1所示,激发学生思考: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在分析实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细胞器有特定的结构特点,并行使特定的功能;当细胞器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则不能行使正常的功能,并表现出相应的病症。
【例1】思考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来,有利于细胞高效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2)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3)内质网增大了细胞中膜的面积,膜上停留大量的酶和核糖体。
(4)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较多,比如心肌细胞、肝脏细胞等。
(5)肠腺、胰腺等分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6)研究发现,在水污染严重的区域,浮游植物的叶绿体囊状结构被大量破坏,叶绿素接着被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7)职业病硅肺的形成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有关。
(8)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脑细胞中沉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Aβ蛋白),该蛋白大量存在会损伤线粒体,最后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
观念的形成需要还原知识背景,学生才能以沉浸式的学习态度关注生命现象,探索生命的奥秘。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接着请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总结出细胞结构并不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而是相互联系并在生命系统之中完成的,从而建立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就知识背景和知识发生的过程聚焦以下问题:①细胞器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点?②有哪些事实和依据体现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③细胞器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接下来将围绕以上三个聚焦点开展“层进式”学习,寻找知识的关联性,逐步建构结构与功能观。
聚焦一:细胞器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点?
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高一所学的细胞器知识进行以下归类:①列表比较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②从分布、成分和结构对细胞器进行分类,并按结构的相似性对细胞器重新排序;③尝试找出这些细胞器相似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观念的形成要经历“确认为真”的判断,从理论上需要符合逻辑,从实践上需要有可信的证据支撑。从结构出发分析功能,从功能理解推测结构,是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基本思路。学生在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基础上,运用事实拓展并延伸,检验所形成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例如教师以线粒体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为例进行迁移推理,归纳其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接着以“内共生起源学说”为依据,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建立“进化与适应观”;最后通过实验探究线粒体中ATP合成酶所在场所,以功能反推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该教学环节,在帮助学生建立基于理解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也进行了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搭建问题的支架,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反思并归纳,从而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经验、学科能力和学科观点的转化。
聚焦二:有哪些事实和依据体现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师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为例,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细胞器结构特点、膜面积增大方式、基质成分等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和基质上有许多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增大膜的面积,膜上分布着色素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正是这些结构特点才能完成其相应的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教师以内共生起源学说为基础(图1),提问叶绿体、线粒体如何从原始的蓝藻类原核细胞和好氧细菌,逐渐演化成重要的细胞器,引导学生对该假说进行反思推理:为什么线粒体、叶绿体含有DNA、RNA?为什么其膜结构类似于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生物学概念教学理念的教学探索——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docx
- 基于生命观念考查的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docx
- 基于生活化的“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生物学项目式实验教学研究.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情境—问题式”教学模式探究.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学设计.docx
- 基于社会责任培养的“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
- 基于社会热点的“一境到底”教学设计.docx
- 基于三重表征理论的生物学深度学习实践路径研究.docx
-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docx
- 基于认知访谈优化初中生物学学习策略.docx
- 基于情境创设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docx
- 基于模型建构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docx
- 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项目化教学实践——以“基因工程赋予生.docx
- 基于模型建构的初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培养——以“生物的分类”为.docx
- 基于论证式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基因表达与性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