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十六讲教学课件2第二讲、第三讲 (认识美).pptx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学课件2第二讲、第三讲 (认识美).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认识美(一);第二讲西方古典美学;;;;一、“轴心时代”

800B.C至200B.C间,尤其是500B.C左右的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雅思贝尔斯

;;

思想元典和哲人;萨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二、Plato的“理式”;《大希庇阿斯》

“美是什么”

问答法

;

三张“床”;三张“床”;;

Idea;

理式的床

具体的床

幻象的床

;“美本身”;所谓“美本身”,就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共同本质。

;永恒

神圣

绝对

奇妙

;理式的世界

感性的世界

艺术的世界;

柏拉图式爱情

精神恋爱——超越一切

;

柏拉图美学思想启发:

追求卓越,坚守完美

负重前行,动力无穷;三、狄德罗的“美在关系”;;1.实在的关系--实在的美或在我身外的美,事物内部的关系。

2.相对的关系--见出的美或相对的美--“与我有关的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3.虚构的关系--虚构的美—艺术作品之美;

“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

思考:如何让大学更美丽、更有意义?

与周遭世界建立美好关系;四、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形象;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劳动创造了美;;

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显现;人的本质力量:人类一切积极正面肯定的求真向上的力量。

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在这些对象或产品上显现出来,人可以从中直观自身。

肯定和确证:自己人格,情感、意志和品位,欣赏中的愉悦。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美学观点启发:

发现并向人本质力量致敬!;四、“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人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的理想性

符合人的理想的生活;;第三周讨论题;;第三讲中国古代经典美学;;;;;

轴心时代?

;;;;;;;1.孔子??学思想;;;2.孟子美学观;;3.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三个黄金时段;三阶段;4.老子的美学思想;;;5.庄子美学思想;;;6.《周易》美学思想;7.屈原的“香草美人”;8.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精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特征:

第一,诗意盎然,情感真挚

第二,超越物象,建构意象

第三,气韵生动,生命体悟;;生命美学;;;关于“美”内涵的总结;美是什么;;;;;中西美学差异:

西方美学是具有人类青年时代特征的外向扩张型美学。;;;中西文化差异;中外文化之别:表达方式;中外文化之别:散点图与圆;中外文化之别:“我”;中外文化之别:关系;中外文化之别:行为方式;中外文化之别:看待领导;第四周讨论题;第一次测验;课后预习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