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PPT课件 名著选读《湿热病篇》.pptx

温病学PPT课件 名著选读《湿热病篇》.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湿热病篇》;目

录;第一节薛生白与《湿热病篇》;薛生白与《湿热病篇》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老人,江苏吴县人。生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薛氏出生于书香门第,博学多才,工画兰,善拳勇,精于医学,尤其擅长湿热病辨治。《湿热病篇》是论述湿热病的专著,使湿热病证治在温病学中自成体系,丰富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该篇采用条辨的方式,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传变、诊断、治疗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同时还附有暑病、寒湿、下利等病证的辨治内容,与湿热病作鉴别对比。本篇对诊治湿热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广为后世所宗,被列为医家必读之书。;第二节《湿热病篇》解读;本节目

录;一、湿热病提纲

【原文】濕熱證,始惡寒,後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1)

【释义】本条为湿热病的提纲。

【名词】湿热、湿温、湿热病、湿热证、湿热病证。;【分析】

1.初起症状及分析

始恶寒——阳为湿遏。

后但热不寒——湿郁而成热。

汗出——湿热郁表,腠理尚通。

胸痞——中焦气机不利。

舌白——湿邪重。

口渴不引饮——湿热内停。;2.病因、病机、病位;3.湿热病表证与伤寒表证的区别;4.湿热与温热为病(春温)区别;5.正局和变局

【正局】湿热病在脾胃气分者。症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变局】湿热内郁化火;聋呕痉厥;或进入营血分。;二、邪在卫表

【原文】濕熱證,惡寒無汗,身重頭痛,濕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蒼朮皮、薄荷、牛蒡子等味。頭不痛者,去羌活。(2)

【释义】此条论述阴湿伤表证治。

【名词】

阴湿:湿邪偏盛,尚未化热,见症以湿象偏著者。

;【分析】;【原文】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3)

【释义】本条论述暑湿郁表轻证证治。

【名词】

阳湿:湿热性疾病,湿郁化热,见症以热象明显者。;【分析】;【原文】濕熱證,胸痞發熱,肌肉微疼,始終無汗者??腠理暑邪內閉。宜六一散一兩,薄荷葉三、四分,泡湯調下,即汗解。(21)

【释义】本条论述暑湿郁表轻证证治。

【分析】胸痞发热,肌肉微痛,始终无汗——暑湿郁于肌表,卫气郁闭不宣。

【治法】疏解肌表,清利湿热。

【方药】六一散——利;薄荷——疏。;三、邪在气分

1.邪在上焦

【原文】濕熱證,初起壯熱口渴,脘悶懊憹①,眼欲閉,時譫語,濁邪蒙閉上焦。宜湧泄,用枳殼、桔梗、淡豆豉、生山梔,無汗者加葛根。(31)

【注解】

①懊:心中郁烦难受,闷乱不宁,为心神受扰之候。

【释义】本条论述湿热浊邪蒙闭上焦气分证治。;湿热证;【原文】濕熱證,初起即胸悶,不知人,瞀亂①大叫痛,濕熱阻閉中上二焦。宜草果、檳榔、鮮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漿水②煎。(14)

【注解】①瞀乱:瞀,读mào,视物不明,甚至昏蒙。瞀乱:视物不明,心中闷乱,甚至神识昏蒙。②地浆水:将新汲水倒入约三尺深的黄土坑,俟其沉淀后,取其上清液,有清暑解毒之功。

【释义】本条论述湿热秽浊阻闭上中二焦的证治。;【分析】;2.邪在中焦

【原文】濕熱證,寒熱如瘧,濕熱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樸、檳榔、草果、藿香、蒼朮、半夏、幹菖蒲、六一散等味。(8)

【释义】本条论述湿热阻遏膜原的证治。

【分析】

主症:寒热如疟兼苔白厚腻(积粉苔)。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

方药:柴胡——引经。

厚朴、槟榔、草果——直达膜原。

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原文】】濕熱證,舌遍體白,口渴,濕滯陽明,宜用辛開①,如厚樸、草果、半夏、幹菖蒲等味。(12)

【注解】①辛开:指用辛燥之品,以祛除湿邪的方法。辛能理

气,燥可祛湿,湿化则气机得开,气机畅又可助湿邪化,即后文所谓“辛泄”。

【释义】本条论述湿邪极盛,尚未化热证治。

;【分析】;【原文】濕熱證,初起發熱,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濕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殼、桔梗、鬱金、蒼朮、厚樸、草果、半夏、幹菖蒲、佩蘭葉、六一散等味。(10)

【释义】本条论述湿伏中焦,湿重于热证治。

【分析】

初起发热——湿热交结。

汗出胸痞——湿热蒸于里。

口渴——津不上承。

舌白——湿重于热。;【治法】宣化燥利。

【药物】

杏、桔——宣湿。

香、兰、菖、郁、蔻——化湿。

术、朴、夏、果——燥湿。

六一散——利湿。

;【原文】濕熱證,舌根白,舌尖紅,濕漸化熱,餘濕猶滯。宜辛泄佐清熱,如蔻仁、半夏、幹菖蒲、大豆黃卷、連翹、綠豆衣、六一散等味。(13)

【释义】本条论述中焦湿渐化热证治。

【分析】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