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PPT课件 温病的辨证.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

;目

录;学习目标

1.了解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理论渊源。

2.掌握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具体证候表现、病理特点、辨证要点。;温病辨证概念:将临床四诊所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温病发生的病因、病位、病理变化、病程阶段,最终归纳为各种证候类型的临床思维过程。

临床意义:

辨明病邪性质,判断病证属性。

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理变化。

标志病位浅深,了解病程阶段。

阐明发病规律,掌握传变规律。

确立治疗原则,制定治法方药。;第一节卫气营血辨证;一、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形成

卫气营血之名源自《内经》,“卫”敷布于肌表,“气”充养全身,“营”与“血”行于脉中。

明·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提出疫气在“气分”和“血分”不同。

至清代,以叶天士为代表的医家,结合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证候类型作出系统总结,最终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二、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与病理

(一)卫分证

是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一类证候类型。

1.卫气的生理

“卫者,卫外而为固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膏膜,散于胸腹”。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2.证候特点及病理

①证候表现:

必有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红肿痛,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兼有证:咳,头痛,有汗或无汗。

②病理特点:温邪初袭,肺卫失宣,病位在肺。

;3.常见证候类型

(1)外感温燥,袭于卫表,即桑杏汤证。

(2)湿遏卫气,即藿朴夏苓汤或三仁汤证。

(3)暑湿内蕴,卫表闭郁,即雷氏清宣温化法、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方、新加香薷饮证。

;4.来路与转归

邪气透解而愈

温邪卫分气分

营分

;(二)气分证

温邪入里,尚未传入营血分,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证候类???。

1.气的生理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全身脏腑生理功能实现的动力。;2.证候及病理特点

(1)证候表现:

必有症:

温热:壮热,不恶寒,渴甚,苔黄,脉洪数。

湿热:发热,脘腹痞满,苔腻。

兼有症:各脏腑病变(如肺、大肠、小肠等)。

(2)病理特点:邪已入里,正邪剧争,脏腑功能活动失调。

病位在肺、脾、胃、大肠,胸膈,胆,小肠等。

;3.常见证候类型

(1)肺热内盛,即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证等。

(2)热郁胸膈,即栀子豉汤证、凉膈散证等。

(3)阳明热结,即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证等。

(4)热郁少阳,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证等。

;4.来路与转归

卫分透热从卫而解

发于气分气分

营分深入营血分

;(三)营分证

温邪深入营分,劫灼营阴,扰神窜络而出现的证候类型。

1.营的生理

《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2.证候及病理特点

(1)证候:

必有症: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质红绛。

兼有症:口干反不甚渴饮;无汗或少汗;斑疹隐隐。

(2)病理特点:营热阴伤,扰神窜络。病位在心、心包、肝。;3.常见证候类型

(1)热陷心包,即清宫汤加安宫牛黄丸证。

(2)营热动风,即羚角钩藤汤证。

;4.来路与转归

卫、气分透热转气而解

外邪直中营分

营分伏邪深入血分

;(四)血分证

是营分证的深入,指温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动血,瘀热互结的证候类型。

1.血的生理

《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本脏篇》:“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利,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利矣。”说明血运行于脉中,周流全身,营养脏腑。

;2.证候及病理特点

(1)证候:

必有症:灼热夜甚,斑疹,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

(2)病理特点:耗血动血,热瘀互结,扰乱心神,脏腑受损。

病位在心、肝、肾。

;3.常见证候类型

(1)血热瘀滞,即犀地清络饮、桃仁承气汤、三甲散证等。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