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素养本位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以“纵观古今——探索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为例
邓自发史可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重点突出了课程结构化和学科育人价值,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正式迈进素养时代。素养本位的教育不同于割裂、表层、短视等收效甚微的教育,而是对核心素养教育的本质反思与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结构化可以通过多维度关照学生螺旋式发展的载体(主题、大概念、任务群)来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则包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跨学科的共性育人价值。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基于学科的主动跨界,以一门学科为依托和目标,以其他学科为手段和方法,在主题情境下帮助学生形成交织圆融、触类旁通的知识网络并解决复杂真实的问题。其既符合学科内容结构化的要求,又彰显了学科育人价值的思想,驱动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高级进阶,在素养本位视域下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与引领意义。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本质是基于综合性的问题,寻找学科间的共同因子设计主题,实现学科之间的融通。基于此,跨学科主题的选择基准可概括为“四度”,即跨学科主题的深度、长度、宽度和效度。①跨学科主题的深度主要表现在构建的主题要清晰且富有内涵,是学生可以深入挖掘的劣构问题,需要学生经过思考、质疑、讨论、总结等系列步骤解决,为学生提供了可螺旋上升的发展空间。②跨学科主题的长度表现在跨越知识单元则更加强调概念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教师不应囿于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或者单元内容,而是对知识进行宏观把控和顶层设计。③跨学科主题的宽度是指学科间的联结方式,跨学科是以分科教学为起点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各学科内容的拼盘化和教学形式的杂糅化。教师要摆脱学科之间简单堆砌的泥淖,通过主题强化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相关性以及过渡时的自然性。④跨学科主题的效度指在减负增效学习样态的指引下,一方面要求教师体悟课程标准精神,设计主题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寻找适切的情境为主题服务,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当下水平、未来发展间实现主题内容的多维关联,从而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下面以“纵观古今——探索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为主题,围绕组织架构衍生四条支线,展开跨学科主题教学,在知识和素养之间搭建一架主题桥,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图1)。
图1知识-主题-素养教学结构图
(1)进入情境,提出猜想。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少数科学家称人类为“第三类黑猩猩”。日本灵长类动物研究所根据研究检测黑猩猩大脑的各方面,来探索作为人类的我们是谁。为什么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与了解人类进化有关?学生推测人与黑猩猩高度相似,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具备很紧密的亲缘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根据所呈现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进入课程。
(2)温故知新,归纳整理。
教师提示学生假设人与黑猩猩拥有共同祖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有特征。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归纳生物体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共同特征,绘制出表格。学生从细胞学说、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物质组成、中心法则、密码子的通用性等方面整理知识,绘制表格。
设计意图:教师串联知识,促进学生建立知识联结点并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体会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力。绘制表格可以让学生内隐的思维外显。
(3)跨越学科,深化概念。
教师展示地层中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相对应的示意图,提出问题:化石是什么?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在什么样的岩石中发现化石呢?为什么说化学证据是最直接的证据?并引入物理半衰期概念和化石标本的制作人员这一职业。学生观察、对比,直观感受地球的演化过程,结合地理学科所掌握的地质年代表、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的相关知识对图片进行解释,认识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个时间统计概念。学生进而回答问题,得出结论:生物是由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物理学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物学上,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教师按照地理、生物、物理学涉及的相关内容有序组织教学,不断深化、拓展“化石”概念和“进化与适应观”。此外,标本制作人员的职业需要十分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师的介绍使学生尊重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形成劳动观念。
(4)依托证据,证实猜想。
教师分类呈现证据,逐步推进证据:
化石证据: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上肢结构与黑猩猩相似,适于攀岩,下肢骨与人类接近,适于直立行走。
比较解剖学证据: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的形状和功能的差异,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
胚胎学证据:鱼和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有相似的鳃裂和尾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走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课堂实践路径——以“光合作用——光能.docx
- 走出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学的误区.docx
- 自制模型在“人体的运动”中的应用与优化.docx
- 主题式教学促进初中生物重要概念建构.docx
- 重构生物科学史,完善教材中植物向光生长的原理.docx
- 中学生物学中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与多种生命活动的关系.docx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docx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叙写与课堂实践——以“种群的数量特.docx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docx
- 指向学科本质的高中生物学循证课型——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docx
-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案例探析——以“泡菜的制作并检测.docx
- 思维可视化在高中生物学阐述性问题学习中的应用.docx
-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docx
- 生物学情境化试题获取有效信息的技巧.docx
- 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以肺活量计量桶的制作为例.docx
- 生物学课堂“伪学习”现象应对策略浅探.docx
-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策略——以“内环境的稳态”一节为例.docx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概念进阶图制作及其作用发挥.docx
- 生物科学史的教学组织与应用策略——以“光合作用的过程”为例.docx
- 生命科学地理跨学科视域下“内环境与医药常识”专题复习.docx
最近下载
-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x VIP
- 海天蒙德Hi驱动器说明书.pdf
- 运动场土方工程方案(3篇).docx VIP
- 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附答案).docx
- GB_T 311.4-2010绝缘配合 第4部分:电网绝缘配合及其模拟的计算导则.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GB_T 311.2-2013绝缘配合 第2部分:使用导则.docx VIP
- 6.3三角形的中位线 课件(共22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