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经脉逆顺;第一节
守经调病;《靈樞·經脉》
601凡刺之理,經脉爲始,營其所行,制其度量,內次五藏,外別六府。願盡聞其道。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爲幹,脉爲營,筋爲剛,肉爲牆,皮膚堅而毛髮長。穀入於胃,脉道以通,血氣乃行。經脉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经脉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具有运行血气,以滋养周身的作用。
经脉具有沟通联系作用。通过经脉的沟通、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脉是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经脉气血可诊察疾病。
调理经脉可治疗疾病。;《素問·調經論》
602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603帝曰:實者何道從來?虛者何道從去?虛實之要,願聞其故。岐伯曰:夫陰與陽皆有俞會,陽注於陰,陰滿之外,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一、“守经隧”的原理
经脉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通调经脉可以补虚泻实,令气血调畅,五脏安定,阴阳协调,治疗百病。
二、平人的标准
“九候若一,命曰平人”;《靈樞·九鍼十二原》
604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汙也,猶結也,猶閉也。刺雖久猶可拔也,汙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夫善用鍼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汙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针刺治病,必得其术
通过比喻方法,提出治病犹如“拔刺”“雪污”“解结”“决闭”一样,“病虽久,犹可毕也”,而“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以五脏病病久能否治愈的两种说法对比,指出精通掌握针刺技术的重要性。;第二节
持针有道;《靈樞·九鍼十二原》
605九鍼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鍼,長一寸六分;二曰員鍼,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鍼,長三寸半;四曰鋒鍼,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鍼,長四寸,廣二分半;六曰員利鍼,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鍼,長三寸六分;八曰長鍼,長七寸;九曰大鍼,長四寸。……九鍼畢矣。;九针名称、长度、形状、功用主治;《靈樞·官鍼》
606凡刺之要,官鍼最妙。九鍼之宜,各有所爲,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鍼深,內傷良肉,皮膚爲癰。病深鍼淺,病氣不寫,支爲大膿。病小鍼大,氣寫太甚,疾必爲害。病大鍼小,氣不泄寫,亦復爲敗。失鍼之宜,大者寫,小者不移。
;;《素問·寳命全形論》
607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爲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医者告诫天下百姓的健康要求
注意调养精神、恬惔情志。
掌握一定的中医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了解药物的性能、功效以及副作用,避免乱用。
了解一定的针灸、砭石之术,随病施之,灵活应用。
了解人体的脏腑组成、气血运行等知识,随时判断人体的状态。;608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衆脉不見,衆凶弗聞,外内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人有虚實,五虚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手動若務,鍼耀而匀,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横弩,起如發機。
609刺虚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虚。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衆物。;针刺“治神”
一、针刺取效的关键
临证时,医生要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于针刺之中,把握针刺时机,并体验气的来至与否。
二、对医者的要求
医生当平日先养己神,神充方可用针治病。
医生当先正己之神,神专方可治人。
医生必察患者之神,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才能更好地施治。
重视医患的配合,注意调治患者的心理失衡,则可事半功倍。;
《靈樞·九鍼十二原》
610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請言其道!小鍼之要,易陳而難入。麤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麤守關,上守機,……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鍼道畢矣。
611凡用鍼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爲虛與實,若得若失。
;针刺治疗原则;612持鍼之道,堅者爲寶。正指直刺,無鍼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脉者,刺之無殆。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神屬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医生实施针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医生持针要坚定有力。
“正指直刺,无针左右”,医生持针要端正直刺,不可左右歪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