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迎涨价利好,巨化股份创历史新高.pdf

氟化工迎涨价利好,巨化股份创历史新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氟化⼯迎涨价利好,巨化股份创历史新⾼

⽬录

.氟化⼯产品本轮涨价的驱动因素中,供给端与需求端各占多⼤⽐重?是否存在结构性紧缺?

.巨化股份作为氟化⼯⻰头,其产业链布局是否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或垄断能⼒?

.在新能源(尤其锂电池、光伏、氢能)发展背景下,氟材料的需求弹性是否⾜以⽀撑⻓期⾼景⽓?

.巨化股份在⾼端氟化⼯(如电⼦级氟化物、含氟聚合物等)领域的技术壁垒和海外对标企业相⽐如何?

.此次股价创新⾼是否存在市场情绪和投机资⾦推动成分?估值是否已透⽀未来增⻓?

.国内氟化⼯⾏业在“双碳”背景下⾯临的环保管加强是否可能限制中⻓期扩产?

.中美及其他国家在氟化⼯原材料(如萤⽯)和终端应⽤上的地缘政治博弈是否可能改变全球格局?

.氟化⼯⾏业当前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如萤⽯、氢氟酸)波动是否将反向挤压利润空间?

.巨化股份是否具备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下游应⽤场景以抵御周期性⻛险的能⼒?

.氟化⼯⾼景⽓是否会刺激更多资本进⼊,带来潜在产能过剩⻛险?⾏业未来⼏年集中度是否会显著变化?

本轮氟化⼯产品涨价中供需端驱动因素及结构性紧缺分

⼀、涨价驱动因素:供给端与需求端⽐重分析

1、供给端主导因素(占⽐约60%-70%)

•政策配额约束(核⼼驱动⼒)

⼆代制冷剂(R)受《基加利修正案》约束,2025年需累计削减67.5%产能配额,导致供应缺⼝扩⼤14万吨。

2024年底⾄2025年5⽉,R价格从32,000元/吨涨⾄36,000元/吨(涨幅64%),配额收紧直接推⾼价格。三代

制冷剂(R/R等)虽配额总量保持基线值,但企业为争夺未来配额前布局产能,短期供给弹性受限。

政策影响权重:占供给端因素的50%以上。

•原材料成本上涨

上游萤⽯价格从2024年11⽉的11,100‒11,300元/吨涨⾄2025年5⽉的3,400‒3,750元/吨,氢氟酸价格⾼位运

⾏,成本传导⾄中游制冷剂和含氟聚合物。

产能扩张受限:2024年新增产能10万吨/年(较2023年下降60%),且环保政策趋严限制扩产速度。

•环保与⽣产约束

中国实施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企业需投⼊技术改造以降低能耗,短期压制供给释放。萤⽯开采受资源禀赋限制(中

国萤⽯储量全球第⼆但品位下降),进⼀步加剧原料紧张。

2、需求端拉动因素(占⽐约30%-40%)

•空调与家电需求激增

2024年家⽤空调排产量同⽐增⻓15%,制冷剂占空调成本3%-5%,需求刚性显著。巨化股份制冷剂业务营收增

⻓62.69%,量价⻬升主因下游空调排产放量。

•新能源领域需求扩张

六氟磷酸锂(锂电池电解质)、PVDF(锂电池粘结剂)需求随新能源⻋渗透率升⽽增⻓,2024年锂电级PVDF需求

增速超20%。

•出⼝市场回暖

2024年5⽉HFCs制冷剂出⼝量环⽐回升,配额制下“假出⼝”现象减少,真实出⼝需求⽀撑价格。

⼆、结构性紧缺的现状与细分领域差异

1、存在显著结构性紧缺的领域

•制冷剂(供需缺⼝持续扩⼤)

◦⼆代制冷剂(R):配额削减导致2025年供应缺⼝达14万吨,价格涨幅领跑⾏业。

◦三代制冷剂(R/R):配额总量冻结但需求增⻓(空调排产+出⼝),2025年预计缺⼝6万吨,价格

涨幅10%-15%。

◦替代品⻘⻩不接:碳氢类制冷剂(如290)推⼴未达预期,R削减份额转向三代⽽⾮直接替代。

•⾼端氟材料(部分品类紧缺)

◦锂电级PVDF:新能源⻋需求⽀撑,产能向头部集中,供应偏紧。

◦氟橡㬵(FKM):汽⻋密封件需求刚性,进⼝依赖度较⾼,国产替代未完全填补缺⼝。

2、供需平衡或过剩的领域

•含氟聚合物(PTFE/FEP)

产能过剩⽭盾突出:PTFE新增产能持续投放,低价竞争导致价格低位运⾏(如涂料级PVDF)。2024年PTFE产能利

⽤率60%,供需失衡。

•氟精细化学品

医药/农药中间体需求稳定,但产能分散,未出现全局性紧缺。

三、供需归因:专家观点与数据验证

.政策与供给的强关联性

专家⼀致认为配额制度是涨价核⼼动因。⼆代制冷剂配额削减幅度(67.5%)远超需求降幅,直接导致短缺。

.需求增量的结构性分化

空调/新能源需求集中于制冷剂和锂电材料,⽽传统含氟聚合物(如PTFE)需求增速滞后于供给。

文档评论(0)

数据相关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数学毕业,从事大数据工作十几年,涉及二三十个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