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五)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五)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2级高三得分训练(五)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子贡“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结驷连骑”与诸侯“分庭抗礼”;范蠡著《陶朱公商训》,定居陶地“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郑国弦高以商人身份犒劳秦师。这体现出春秋时期()

A.经济发展突破了旧有格局 B.争霸战争冲击贵族政治

C.手工业进步源于争霸需求 D.私商崛起依靠官府扶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子贡在曹国与鲁国之间往返,通过囤积和售卖货物的方式从事贸易,积累财富。结驷连骑形容车马众多、随从显赫,展现子贡经商致富后的奢华出行场面。子贡以商人身份与诸侯交往时,地位平等、礼节对等。这反映了春秋时期私营商业的兴起、商人阶层的崛起,以及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松动。范蠡在陶地经商的19年间,三次积累千金财富的商人智慧。弦高以商救国,彰显商人的爱国精神。这展现了春秋时期商人的才能与担当。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商人依附于贵族,社会地位低下。题干全面概括了春秋时期商业从“官营”向“私营”转变、商人社会地位提升的经济格局的突破,A项正确;争霸战争确实导致贵族势力衰落,但题干核心聚焦于商人与商业活动,排除B项;春秋时期手工业的进步与争霸战争有一定关联,但题干中范蠡、子贡的活动均属于商业范畴,排除C项;题干中商人的成功均依赖个人能力,而非官府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2.董仲舒主张“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刑反德而顺于德,亦权之类也”“是故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经隐权,前德而后刑也”。这体现了()

A.西汉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B.邹衍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主流

C.赓续春秋战国的儒家仁政思想 D.两汉以来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主张“阳为德,阴为刑”“前德而后刑”,强调德治为主、刑罚为辅,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仁政思想相契合。仁政思想注重统治者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强调道德感化和德治的重要性,董仲舒的观点是对儒家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项正确;西周“敬天保民”思想主要强调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施行德政,但没有明确提出德与刑的关系,与董仲舒强调的以阳德阴刑来治理国家的理念有所不同,排除A项;虽然董仲舒的思想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些元素,用以构建其思想体系,但在当时儒家思想是主流,董仲舒的思想核心还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理念,阴阳五行学说只是辅助性的理论工具,并非主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侧重于德刑关系的理论阐述,而不是直接体现律令儒家化的具体实践过程,排除D项。故选C项。

3.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是在中原王朝东汉、魏晋都城的基础上兴建的,而且随着南北文化交流,又吸收了南朝建康城的布局元素。其清晰的城市中轴线是在魏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建中立极”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孝文帝此举旨在()

A.促进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B.学习中原地区文化制度

C.强化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D.减轻民族之间文化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迁都洛阳,在洛阳建设中借鉴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又吸收了南朝建康城的布局元素,意在强调其政权的正统性,C项正确;A项是作用,不是目的,排除A项;北魏的目的是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学习中原文化只是手段,排除B项;减轻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属于作用,并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评价藩镇:“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而《新五代史》则记载:“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两则史料()

A.认为藩镇的作用十分有限 B.说明历史解释具有多样性

C.指出藩镇是唐亡重要原因 D.推动了晚唐藩镇制度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藩镇)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卒不为王土”“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唐书》认为藩镇割据导致唐朝衰亡,《新五代史》指出藩镇具有削弱和维系唐朝统治的双重作用,两书对藩镇的不同记载,表明历史解释受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