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docxVIP

(新)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学前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及时、正确的急救与处理对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烧烫伤

烧烫伤是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多因接触热水、热汤、火焰、电器等引起。

急救原则

迅速脱离热源,降低局部温度,减轻损伤程度。

处理方法

1.冲: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持续15-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损伤皮肤。

2.脱:在冲洗过程中,小心地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以免加重损伤,可先用剪刀将周围的衣物剪开,再进行处理。

3.泡: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进一步降低温度,缓解疼痛。

4.盖: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伤处,避免感染。不要使用有绒毛的织物,以免绒毛粘在伤口上。

5.送:如果烫伤面积较大、程度较深,或出现水泡、皮肤破损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在送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避免受压。

注意事项

不要在伤处涂抹牙膏、酱油、香油等物质,以免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增加感染的机会。

对于小水泡,一般不要弄破,以免感染。如果水泡较大或已经破裂,可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然后涂抹烫伤药膏,用纱布包扎。

触电

学前儿童好奇心强,对电器设备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急救原则

迅速切断电源,进行现场急救。

处理方法

1.切断电源: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如果无法及时切断电源,可以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物将电线挑开,使患儿脱离电源。

2.现场急救:将患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检查呼吸、心跳。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1/3-1/2;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持续进行CPR,直到患儿恢复呼吸、心跳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3.检查伤情:检查患儿身体有无电灼伤等其他损伤。如果有,应按照烧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送医治疗:即使患儿意识清醒,也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排除潜在的心脏、神经系统等损伤。

注意事项

在进行急救时,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触电。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以免自己也触电。

心肺复苏术应持续进行,不要轻易放弃,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气管异物

学前儿童在进食时哭闹、嬉笑,或口含小物品玩耍,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急救原则

尽快排出气管内的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

处理方法

1.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

站立位:施救者站在患儿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儿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让患儿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儿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张开。施救者用双臂环绕患儿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然后用手部力量急速拉动双臂,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儿上腹部,每秒约1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儿恢复呼吸。

卧位:如果患儿意识不清或不能站立,可让患儿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儿一侧,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放在患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儿上腹部,每秒约1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儿恢复呼吸。

2.拍背法(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

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婴儿的头部和颈部,使其头部低于身体。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手臂上,用两个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进行5次快速按压。

重复拍背和按压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注意事项

在进行急救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不要用手去抠患儿口腔内的异物,以免将异物推向更深的部位。

鼻出血

学前儿童鼻黏膜比较脆弱,在受到外力撞击、挖鼻、空气干燥等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鼻出血。

急救原则

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避免血液流入呼吸道。

处理方法

1.让患儿坐下或站立,身体稍微前倾,头略低:这样可以防止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呛咳或呕吐。

2.用手指捏住患儿鼻翼两侧:持续按压5-10分钟,一般出血可停止。同时,让患儿张口呼吸,不要吞咽血液。

3.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患儿的前额或鼻部,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4.如果出血仍未停止:可在鼻腔内塞入干净的棉球或纱布,然后继续按压鼻翼。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鼻出血仍持续不止,或频繁发生鼻出血,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注意事项

不要让患儿仰头,以免血液流入

文档评论(0)

小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