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手术分类管理规范.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手术分类管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06

应急管理体系

目录

01

感染手术定义与概念

02

分类标准与适用场景

03

术前准备与防护标准

04

术中操作控制要点

05

术后处理与追踪管理

01

感染手术定义与概念

感染性手术基本定义

手术部位已存在感染或手术过程中易引发感染的手术。

感染性手术定义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控制感染扩散,恢复患者健康。

感染性手术的目的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手术过程中需采取特殊措施避免感染扩散。

感染性手术的特点

常见感染源类型

外科感染

手术部位本身存在感染,如脓肿、痈、瘘等。

01

内科感染

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02

皮肤或粘膜破损

烧伤、创伤、溃疡等。

03

医疗器械污染

手术器械、敷料等被病原体污染。

04

手术切口类型

病原体种类

患者身体状况

手术范围及复杂度

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和感染切口。

手术范围越大、复杂度越高,感染风险越大。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力等。

风险等级划分依据

02

分类标准与适用场景

污染程度分类法(Ⅰ-Ⅳ级)

Ⅰ级(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且手术区域无污染。

02

04

03

01

Ⅲ级(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无明显污染。

Ⅱ级(可能污染切口)

手术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皮肤不容易彻底消毒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过清创等。

Ⅳ级(严重污染切口)

手术野在原有污染基础上再行手术,如陈旧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的手术等。

病原体传播途径分类

通过与感染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其物品而传播的感染,如皮肤接触、飞沫传播等。

接触传播

通过空气流动或气溶胶传播的感染,如呼吸道传染病、手术室空气污染等。

空气传播

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血液传播

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感染,如霍乱、伤寒等。

消化道传播

特殊感染类型判定

院内感染

免疫缺陷者感染

植入物感染

耐药菌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入院后在医院内发病的感染。

植入物(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等)引发的感染。

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如艾滋病、骨髓移植后的感染等。

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导致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03

术前准备与防护标准

专用手术间启用条件

手术间环境

必须保持负压状态,通风良好,定期消毒。

01

手术间设备

必须配备专用手术器械和设备,且性能良好。

02

手术间布局

应合理布局,明确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

03

医护人员防护装备配置

医护人员必须穿戴专用的防护服装,如隔离衣、手套、口罩等。

防护服

眼部防护

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防止感染物溅入眼部。

医护人员需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

术前消毒灭菌流程

手术所需物品需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

物品消毒

手术室在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消毒,包括空气、地面和物表。

手术室消毒

病人手术部位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病人消毒

04

术中操作控制要点

隔离技术实施规范

手术室空间隔离

患者隔离

医护人员隔离

手术室必须严格划分为洁净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隔离带。

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感染患者必须单独进行手术,并尽可能在专用手术室内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器械专用管理原则

手术器械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其他有效的灭菌方法,确保灭菌效果。

手术器械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对于特殊器械,应设置专门的标识和管理制度。

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并遵循正确的清洗和消毒流程。

器械灭菌

器械专用

器械清洗和消毒

污物即时处理要求

污物分类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分类收集,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

污物处理

感染性废物必须用专用包装袋密封,并贴上标识,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污物处理过程必须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

污物消毒

处理污物前必须进行有效消毒,确保污物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05

术后处理与追踪管理

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置

感染性废弃物

包括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切割组织、血液、渗出液、敷料等,必须放入专用的黄色医疗垃圾袋中,严格密封,贴上感染性标识。

01

损伤性废弃物

包括手术刀片、缝针、注射器、输血器等锐器,应放入利器盒中,防止刺伤和二次污染。

02

药物性废弃物

包括手术中使用的过期药品、废弃的药液、敷料等,应按照药物性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

03

病理性废弃物

包括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病理切片等,应按照病理性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04

环境终末消毒程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