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及确认过程详解
气态环氧乙烷灭菌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由于其对细菌、病毒、芽胞等绝大多数微生物均具有强大的灭菌作用,灭菌范围极广。加之环氧乙烷具有穿透性强、灭菌温度低、对产品根本无损〔相对于辐照灭菌〕等特点,成为目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次性使用医械的两大主流灭菌方法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广泛使用。
由于灭菌过程是一个特别过程,过程确认是无菌保证的重要环节。环氧乙烷灭菌确认有半周期法、局部阴性法等不同方法,各方法侧重点不同,但均会涉及到微生物挑战器械、环氧乙烷残留、产品族分类等根本问题。本文试从这些根本问题动身,对相关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做简洁介绍。
Q1、环氧乙烷灭菌的硬件条件
ISO11135:2025标准明确了环氧乙烷灭菌包括预处理、灭菌周期和解析过程。下面就这三个过程的要求说明一下:
预处理
预处理可以在灭菌柜内完成,也可以在单独的房间内完成。但是,在ISO11135:2025标准中对预处理室的硬件条件明确了以下 5个特征:
●配备蒸汽加湿器;
●具有充分的空气流通空间;
●具有监测循环系统的气流检测设备或报警系统或指示器;
●配置记录时间的装置;
●配置监视和掌握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装置。灭菌周期
灭菌周期通常是在灭菌柜内完成。国内局部厂家使用的是半自动灭菌柜,无法输出灭菌过程的压力、环氧乙烷温度监视数据,某些甚至连蒸汽发生器都没有配置。类似这样的设备是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建议器械厂商在选购灭菌柜时考虑选择满足CE要求的灭菌器。
解析
解析可以在灭菌柜内完成,也可以在单独的房间内完成。但是,在ISO11135:2025标准中对解析室的硬件条件明确了以下 3个特征:
●具有监测气体处理系统的气流检测设备或报警系统或指示器;
●配置监视和掌握温度的装置;
●配置气流反复循环的设备。Q2、确认过程中常常无视的问题冷冻过程
理论上灭菌确认的时间选择,应当是当地一年中最严寒的季节,目的是挑战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某些状况下,这样的条件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我们配置一台比灭菌柜体积稍大的冷柜或而二手的集装箱〔带压缩机制冷〕,把温度设定为当地极端条件下的最低温度值。
很多器械厂商的灭菌确认不是在冬季实施的,且在过程确认时,未使用冷柜。那么就需要对预处理阶段的升温过程进展建模,以计算出额外需要的预处理时间。请留意,该时间将比实际需要的预处理时间多出很多。
操作人员
由于环氧乙烷具有致癌的特性,灭菌公司为了削减劳动合同上的纠纷,通常会从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人员担当灭菌作业员,这些员工的流淌性可想而知。灭菌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行业,而确认过程中的要求,比正常灭菌要严格很多,假设不是娴熟的员工,确认过程中消灭的特别状况实在太多了。
iPCD测试箱
虽然一些灭菌公司在确认方案中洋洋洒洒描述了放置 iPCD测试箱的位置,但在实际运行中,全部iPCD测试箱却放置在同一个位置。这样的过程确认实在不敢恭维。
确认实施过程中,iPCD测试箱的摆放位置略微发生变动〔比方,要求放置在第5层,实际放置在第3层〕,确认输出结果的准确性都会大打折扣。即使灭菌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再高,这样的过程确认也是失败的。
笔者认为这方面美国Medline公司做的很好,每次实施过程确认时,总会安排人员在现场观看,直至产品进入灭菌柜。
替代品
一些器械公司找第三方灭菌公司时,疏忽去关注替代品的箱规尺寸。试想一下,假设您的器械长度是60cm,而替代品的箱规长度是45cm,确认实施时,你的iPCD是如何摆放到替代品箱子里面呢。
又假设替代品是五层瓦楞纸箱,内部直接填充高分子材料的废料。但是,您的产品的包装构造是瓦楞纸箱+内盒+初包装。这样的替代品包装构造能够反映真实的热、湿气、环氧乙烷穿透效果吗?明显是不行能的。
Q3、微生物挑战器械的相对抗性
环氧乙烷灭菌确认的最主要目的,是要从微生物学角度证明过程的灭菌力量,因而确认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制备和选择微生物挑战的具体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微生物学挑战形式:
a、产品生物负载(Bio-burden),即以正常产品的自然生物负载做为微生物挑战,其具体形式是产品本身;
b、内部过程监测器材(InternalProcessChallengeDevice,iPCD),是将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Indicator,BI〕放置于产品内部最难灭菌的部位而形成的;
c、外部过程监测器材(ExternalProcessChallengeDevice,ePCD),是将生物指示剂放置于产品外部的某种载体中而形成的。
上述3种挑战形式中,应证明其相对抗性关系为 iPCD≥产品生物负载,理论上ePCD并非必需品,不用亦可。然而考虑到常规灭菌操作中,iPCD的放置和取出需要两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3.2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导学案)原卷版 -高二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KB3期末试卷.docx VIP
- 精品解析: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NYT 3129-2017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规范.pdf VIP
- ddbd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技术介绍.pdf VIP
- JTS168-2017_港口道路与堆场设计规范.pdf VIP
- KB3期末试卷(文档).doc VIP
- 和差、二倍角公式习题.doc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pdf
- 4.11三角函数和差公式练习-含答案.pdf VIP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