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重
症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中国
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会
通信作者: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北京
100853,Email:liuyn301126.com;俞云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病科,
杭州310016,Email:yvys119;李健,BiomedicineDiscoveryInstitute,Monash
University,VIC3800,Australia,Email:Jian.Li;施毅,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
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210002,Email:shiyi56126.com
【摘要】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末,后来因同样有效但更安全的新药不断问
世而逐渐淡出临床。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增多,此类药物重新受到重视
而重返临床。但由于其上市时间早,至今仍有许多问题给临床造成困惑。因此,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多学科相关领域著名专家与权威学术组织共同编写本共识,全文以问
答的方式展示,分为11个部分,37个问题,10条推荐意见,希望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药物
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上,历经一年多时间,反复讨论,九易其稿,最终成
末,当时主要用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文。其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多黏菌素
后来因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好的新药不断问世,此类药物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类药物逐渐淡出临床。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多一、共识的背景
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革兰阴性菌的问题1:多黏菌素类药物为什么会重新回归
增多,具有特殊抗菌机制的多黏菌素类药物重新受临床?
到重视而重返临床。到目前为止,虽不断有各种新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硫酸多黏菌素
的治疗M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新药产生,但多黏B(polymyxinBsulfate)、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
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无法取代。因上市(polymyxinEmethanesulfonatesodium)和硫酸多黏
时间早,多黏菌素类药物没有经历过现代药物开发菌素E(polymyxinEsulfate)。该类药物于20世纪
过程中的各种严格验证,至今仍有许多问题给临床5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耐药革兰阴
医师和药师们造成困惑。因此,由中国医药教育协性菌感染的治疗,后由于肾毒性与神经毒性明显,
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多学科相关领域[1]
逐渐退出临床。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耐药革
著名专家与权威学术组织共同编写本共识,在充分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organisms,CRO)主
参考国内外此类药品循证医学和临床应用的基础要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DOI:10.3760/11214701091
收稿日期2020-11-09本文编辑吕小东
引用本文: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
会,等.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4):
292-310.DOI:10.3760/1121470109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