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度中国高校顶尖科学家发展报告
|2024年度中国高校顶尖科学家发展报告
第一章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发展态势 1
第一节高被引科学家概念和遴选规则 1
第二节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发展概况 2
第二章中国顶尖科学家Top200高校 6
第一节近5年中国内地高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Top200 6
第二节近5年中国内地高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增量 15
第三章中国顶尖科学家学科分布格局 18
第一节中国内地高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科分布 18
第二节中国内地Top3学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高校分布 20
附录中国内地高校2024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7
第一章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发展态势
第一节高被引科学家概念和遴选规则
高被引科学家是WebofScience近10年收录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中被引论文影响力排在前1%的论文作者,其总体人数规模取决于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即相关领域科学杂志的刊文量。
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根据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统计每个ESI学科SCI或SSCI收录的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的论文,将每一年同一学科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高低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即为高被引论文),入选名单的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按照每一个ESI学科的高被引论文的篇数进行降序排列,计算每个学科中高被引论文作者的总数,根据普拉斯定律,选取排名在该总数的平方根之前的学者定义为高被引科学家。如果某学者的高被引论文分布在多个学科中,则对其在每个学科分别排名。
图1-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遴选方法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第二节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发展概况
纵观十年,除2018年新增跨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外,其余年份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基本保持不变。2017年,美国每万名研究人员仅有高被引科学家11人;2018年,中国每万名研究人员中仅有高被引科学家3人,日本每万名研究人员中只有高被引科学家1人。由此可见,高被引科学家极其稀缺,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核心资源。
图1-22015-202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人次和中国内地人次
数据说明:以科睿唯安官网最新数据为准。数据来源:科睿唯安官网。
美国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人次最多的国家,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但美国入选人次占比自2018年以来持续下降,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入选人次占比显著上升,这种趋势反映出顶尖科研和学术贡献在地理、政治和文化层面正在经历再平衡的过程。“十三五”期间,中国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大幅增长。2018年,中国内地入选人次首次超过英国,至今已连续7年排名全球第二。
2024年,美国共2507人次入选,占总人次的36.4%;中国内地有1405人次入选,占总人次的20.4%;英国有563人次入选,位居第三,占比8.2%,比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德国今年以332人次入选排名第四,占比4.8%。
表1-1 202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Top10国家或地区
排名
国家/地区
202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次
占比
较2023占比变化
1
美国
2507
36.4%
-1.1%
2
中国内地
1405
20.4%
2.5%
3
英国
563
8.2%
0.1%
4
德国
332
4.8%
0.1%
5
澳大利亚
313
4.5%
0.0%
6
加拿大
206
3.0%
-0.1%
7
荷兰
185
2.7%
0.0%
8
中国香港
134
1.9%
0.2%
9
法国
126
1.8%
-0.2%
10
新加坡
108
1.6%
0.1%
数据来源:科睿唯安官网。
在包括政府和其他类型研究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308人次荣登榜
首,多于去年的270人次。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十的机构中,清华大学(93人次)上升一位,取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90人次),位列第四。
表1-2 202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Top10机构
排名
机构
国家/地区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次
1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内地
308
2
哈佛大学
美国
231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33
4
清华大学
中国内地
93
5
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90
6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76
7
牛津大学
英国
61
8
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
60
9
马普学会
德国
56
10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美国
55
10
香港大学
中国香港
55
数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