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又见菰叶飘香》(传统节日与习俗、文化传承、乡情).docx

中考满分作文《又见菰叶飘香》(传统节日与习俗、文化传承、乡情).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又见菰叶飘香

当空中的飞鸟发出悦耳的鸣叫时,当田头的豆角鼓胀时,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灌浆的甜香时,当菰叶的香气从家家户咕噜噜冒着热气的大蒸锅中飘出来时,端午便迈着小碎步而来了。

炒豆子、裹粽子、搽雄黄、插艾草,一大早,勤劳的家庭主妇们便忙活开了。家住绍兴农村的外婆每年在端午都要露一手,而这一天,也让我这城里长大的孩子过了一回浓浓的乡间风俗节。

清晨,外婆会早早起床,打扫庭院,将菖蒲、艾条插到门楣、窗框上,悬于厅堂中。可别小看这草,据说可以辟邪,也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这随处可见的野草居然有这种魔力,我是向来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但那草束发出的清香却很受用。当然,最热闹的莫过于裹粽子了。厅堂中一个四芯煤球炉架起来了,炉火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水老早沸腾了。旁边板凳一条,大米盆,黄豆一袋,肉块一碗,桌子一方,简简单单,外婆就开始动手了。外婆轻巧地将菰叶卷成锥子状,抓一把糯米,放几粒黄或者塞一块红烧肉,漏斗状的菰叶里便香香地装满馅。这还不见功夫,最要紧的一道工序是将粽子用线缠住。正宗绍兴民间的粽子是用麻丝缠的,虽然费时又费事,但据说这样煮出来的粽子肉不会老。每次外婆都会给我几片菰叶,让我“实习”用。奇怪的是,每次我裹的粽子在锅中煮一段时间后,往往只见菰叶不见粽子,所有的馅都散在了锅里。

外婆包的粽子入锅后,不一会儿,袅袅的热气就冒出来了这时,我就像一只馋嘴的小花猫,一次又一次想要掀开锅盖。可每次,外婆都摇头,说还早着呢。当阵阵菰叶的清香和着米香黄豆香和肉香,全都氤氲在小小的厅堂时,外婆笑着向我点点头,我便如一个得令的将军,马上将筷子伸进去,捞一个鼓鼓的粽子出来,绿的菰叶,微黄的糯米,吸引你咬下去。更妙的是粽子里面还藏着一个谜,不知道后来到底是吃到黄豆还是肉。每次吃到肉块,我都要欢呼一声,为自己的好运高兴。其实红烧肉我经常吃,但裹在粽子里的肉多了一些未知的因素,总让我百尝不厌。

菰叶飘香,那浓浓的乡情,就这样一直飘在我的记忆中。

点评:本文写端午,先渲染氛围引出端午节,然后从“面”上介绍说明端午的风俗,炒豆子、裹粽子、搽雄黄、插艾草,之后将“点”落在裹粽子这一主体环节上,从而做到了“点面结合”,既向读者介绍了家乡端午的风俗又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全文语言简明,字里行间满溢着亲情、乡情,读来动人心怀。

1.情节脉络

文章以端午为时间背景,围绕外婆裹粽子的场景展开。开篇通过描写飞鸟鸣叫、豆角鼓胀、麦子灌浆甜香、菰叶香气从蒸锅飘出等景象,烘托端午到来的氛围。接着讲述外婆在端午当天的一系列活动,如打扫庭院、插菖蒲艾草,重点描绘裹粽子的过程,包括准备食材、卷菰叶、放馅料、用麻丝缠绕等细节,以及“我”尝试裹粽子却失败的趣事。然后写粽子入锅后“我”急切等待的心情,和粽子煮熟后“我”品尝时的欢喜,最后以“菰叶飘香,那浓浓的乡情,就这样一直飘在我的记忆中”收束,表达对端午习俗和外婆的怀念。

2.主题表达

文章通过回忆端午时节外婆裹粽子的往事,展现了浓郁的乡间端午风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外婆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菰叶飘香”为线索,将端午的传统习俗、外婆的勤劳能干与“我”的童年记忆紧密相连,传递出对传统文化和乡情的深切感悟,体现了民俗文化在记忆中的永恒魅力。

3.表现手法

环境烘托:开头用“空中的飞鸟发出悦耳的鸣叫”“田头的豆角鼓胀”“麦子灌浆的甜香”“菰叶的香气”等环境描写,渲染出端午时节生机勃勃、充满乡土气息的氛围,为后文展开裹粽子等活动做铺垫。

细节描写:对裹粽子过程的细节刻画十分生动,如“外婆轻巧地将菰叶卷成锥子状,抓一把糯米,放几粒黄豆或者塞一块红烧肉”“最要紧的一道工序是将粽子用线缠住”,以及“我”裹粽子时“只见菰叶不见粽子,所有的馅都散在了锅里”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裹粽子的乐趣和外婆的娴熟技艺。

感官描写: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视觉上有“绿的菰叶,微黄的糯米”,嗅觉上有“菰叶的清香和着米香黄豆香和肉香”,味觉上有对粽子美味的期待,听觉上有“飞鸟发出悦耳的鸣叫”,多维度地展现了端午的美好体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艺术特色赏析

1.语言风格

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乡土韵味。如“炒豆子、裹粽子、搽雄黄、插艾草,一大早,勤劳的家庭主妇们便忙活开了”,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列举端午习俗,贴近生活。同时,语言又不失生动形象,如“炉火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中的“舔”字,将火苗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炉火的旺盛。

2.情感表达

情感真挚细腻,通过对端午习俗的回忆和对外婆裹粽子场景的描写,自然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外婆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特别是“每次吃到肉块,我都要欢呼一声,为自己的好运高兴”,生动地表现了“我”儿时的天真快乐,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纯真的情感。

3.结构安

文档评论(0)

十分心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