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人有自己的核电站
“华龙一号”是什么?
它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核电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
我们一直对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心有余悸,那么,“华龙一号”安全吗?
“华龙一号”创新性地采用了“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既保留了能动系统成熟、高效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非能动系统基于自然循环、重力以及无须电源的固有特性,提高了安全措施的先进性与可靠性。“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在保证堆芯冷却、保证压力容器完整性和安全壳完整性上,均提供了多样化的安全手段,强化了核电厂的纵深防御能力,显著提升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此外,设计人员还给“华龙一号”设计了双层安全壳,安全壳的用料和结构都是现有核电技术里的最高级别,可以抵御大型飞机的撞击。设计人员还在设计上提高了“华龙一号”的抗震标准,让它可以抵御9级地震的强度。可以这么说,针对“华龙一号”防御能力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人员都做了冗余的设计,给它配备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
“核电站有三道安全屏障:燃料组件、一回路的压力边界和反应堆的安全壳。发生事故时,这三道安全屏障只要有一道是完整的,就不会有严重的后果。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建造了一座安全的、值得骄傲的核电站。”“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言辞肯定。
“华龙一号”福建福清核电5、6号两台机组,每年能发电接近200亿度。“200亿度”,这是什么概念?
“2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相当于种了1.4亿棵树,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邢继说。
三峡大坝的年平均发电量为900亿度。这样来看,只要建造9台“华龙一号”,就能抵得上一个三峡大坝。此外,水力发电受自然环境影响,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效能截然不同,核电站则能日夜不停地提供电力,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建造9台“华龙一号”,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我们要知道,这样一项极其复杂的超级工程,涵盖上千个系统,仅设计图纸就超十万张,每更改一个数据,就意味着需要重新进行一轮分析计算。正因如此,国际上大部分三代核电机组的首堆建设都曾陷入拖期泥潭。
“‘华龙一号中的全新设计,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
“对于设计上的改进,以前的试验方案都行不通了,怎么办?”
“试验方案有几种,用哪种最合适?”
为了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中国核电人一次次推演论证,又一遍遍调整甚至推翻,合力闯过技术难关。
那么,在这样一项极其复杂的超级工程中,国内有哪些高校贡献了他们的力量?
在服务国家“三海一核”中显担当
他们给“华龙一号”穿上了“金钟罩”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孙中宁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主导参与了“华龙一号”至关重要的一项国际首创核电站工程应用技术——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之后,我国明确要求要按照“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来建设核电站。要满足此要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当发生全厂断电事故时,核电站仍能高效地排出安全壳内的巨量衰变热,从而保证核电站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安全壳不会发生超压破坏。这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此外,“华龙一号”采用的双层混凝土安全壳设计方案(内层安全壳厚度达1.3m,外层安全壳厚度达1.8m),对安全壳空间热量的非能动导出造成了巨大的困難。这亦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从2011年开始,哈尔滨工程大学便全力支持“华龙一号”项目,孙中宁教授带领团队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开展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研究。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机理研究到原理性实验,再到关键设备和整个系统的研制和工程化设计。
2012年底,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联合研发团队在学校31号楼北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综合实验台架”,又用近一年的时间,对所研制的系统进行了1∶1综合性能验证实验,完成了与双层混凝土安全壳相适应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工程化研制,并通过了国家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的验证。
2014年,联合研发团队开始进行“华龙一号”安全壳热工水力特性综合实验台的设计工作,此综合实验台用于检验在发生严重事故时所研制的系统是否能够真正保证安全壳不超压,这也是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华龙一号”首堆装料的前置条件。
在之后的4年时间里,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在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