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建筑师的自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名建筑师的自白

從业者:宝格力

从业年限:六年

从业地点:上海

一句话感受:不同的打开方式会有不同的快乐

对口专业:建筑学

从业门槛:本科(五年学制)及以上学历

能力要求:适合对周边世界的触觉比较敏感的人,要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要取得相应的证书,如注册建筑师证等

晋升路径:无论走哪条路线都是从基层员工逐步晋升为项目负责人,以及不断地考证、评职称(初级、中级、高级)

薪资水平:视具体公司而定,应届毕业生薪资在15万元左右

入职提醒:建筑师的工作强度不小,若不热爱则难以坚持,宜提前参与实习,以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建筑设计是一个完整又庞大的产业链,建筑师的职责自然也会在不同的场景中随着身份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工作六年来,我从事过三份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工作。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初成长:做好沟通协作的主导者

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在甲方公司和乙方公司中选择了乙方,去到一家很不错的建筑设计院,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当时的我认为这份工作是对我这八年来的建筑设计学习的一个最好归宿——每一名热爱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应该要有一个落地的设计作品,这是独属于建筑师的情怀。

不同的设计公司有不同的工作流程,有些设计公司的工作和人员安排是比较流水化和模式化的,尤其是初级设计师,其在刚工作的一两年时间里经常需要进行重复且单一的设计工作,比如排版、绘制立面图等。而我很幸运地来到了一家可以让设计师参与从投标到施工图设计再到施工配合直至竣工全流程的设计公司。这对设计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让人飞速成长的机遇。

在最初工作的半年里,我的工作内容以投标为主。相比于更注重造型的学校作业,真实项目的方案设计需要更多维度的思考与平衡。我记得当时在广东做一个关于学校食堂的设计项目,在跟领导讨论方案的时候,领导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红砖,并且还这么厚重?我答不上来,因为唯一的原因只是我觉得这样比较好看。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理解“地域性”这个设计基本法的真正含义。后来,我从广东的地域特征入手,做出了一套更适合南方气候的设计方案,最终得以中标。

如果说方案设计是一个比较内化的、自我的工作过程,那么施工图的设计及施工配合则更注重沟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之前做方案的时候可能一天八小时都不需要和任何人沟通,而进入项目落地阶段的一天八小时里都在开会、打电话,直到下午四五点才有时间安安静静地画一会儿图。但这个过程正是建筑师成长的必经途径,甚至可以说到了这个阶段,建筑师才真正理解了建筑设计。比如说,想要实现一个特别薄的挑檐(楼面挑出外墙的部分),那我们就需要和结构设计师、幕墙设计师一起寻找答案。

一个项目的真实落地是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共同配合的结果,而建筑师正是这一过程的主导者。

进阶:设计永远不能脱离实际

我的第二份工作跳槽去了一家“非常设计”导向的地产公司做设计管理,身份一下子由“乙方”变成了“甲方”。主流的地产公司都是以营销为导向的,以设计为导向的并不多,因为这会导致建筑成本更高且建设周期更长,但一旦做成了就有可能出现“神盘”(即兼具生态景观、建筑艺术、人文艺术等功能特征的绝佳楼盘,比如成都的麓湖、秦皇岛的阿那亚)。

这是一段有趣的工作经历,我最喜欢的工作内容是“踩盘”。“踩盘”就是实地参观优秀项目,有点公费旅游的意思,而且还能因公参观普通游客无法进入或者需要花钱进入的地方。当然,这一过程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其实,从事一线设计的建筑设计师更需要“踩盘”,我大学的专业课老师就说过:“没住过五星级酒店的人是设计不出好的五星级酒店的。”人的行为永远局限于认知,即便是想象力也是如此。可惜国内的很多建筑设计公司都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反而是“甲方”公司延续了这项非常优秀的学习传统。

一个优秀的甲方设计师依旧需要亲自动手做设计,包括基础的造型设计和意向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产出一个最符合开发预期的设计任务书。之后才是寻找合适的设计公司,进行招投标或商务洽谈工作,最后将最初的设计预想落地。

因为我所在的这家公司是以“非常设计”为导向的,所以我当时寻找和对接的都是国内外一二线的设计事务所,这也是这份工作的另一个魅力点。当时我入职第一天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国内一位非常有名的建筑师开会,和他洽谈我司的一个会馆改造项目。更巧的是,这位建筑师也是我大学专业课的评图老师。当年大学时的我站在图板前向他展示我的方案,如今他坐在我对面向我讲述他的方案,这种身份的置换非常有趣。

当然,可以和这些享有盛名的建筑师一起工作也让我受益良多;但同时,和这些有个性的建筑师共事也非常需要“语言艺术”,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师在坚持自己的设计灵感上有多固执。

全新的尝试:向人工智能进军

我的第三份工作出现了很大的跳跃,应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去了一家科技公司参与开发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