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pptx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内容;2024年广东卷试题分值分布;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民事权利;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程标准;基于深度合成技术的换脸、变声、人工智能对话(俗称“AI换脸”)应用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一应用在服务用户需求,改进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人员用于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诋毁、贬损他人名誉、荣誉,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表示,通过“AI换脸”实施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要依照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利用“AI换脸”实施诈骗行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要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第二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等追究刑事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辨别】;⑴主体

①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年龄和智力状态自然人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⑶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相同、相等);【民事权利】;【案例】12岁男孩小明瞒着家人买了一部价值

5000元的手机,家长发现后找商家退货。家长

认为,买手机不是小事,未成年人不能说了算,

商家应注意购物时是否有家长陪同;而店家

则认为,外表看不出是未成年人,且一个愿买、

一个愿卖,拒绝退货。

1.分??案例中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民事主体:

(2)民事客体:

(3)民事内容:

2.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一纠纷?;(2024,辽宁,T14)小王(15岁)的摄影作品“紫光大桥”在甲杂志公开发表。小王及其父母同意甲杂志社许可第三方使用该作品。经甲杂志社许可,乙杂志转载了该作品。丙公司未经许可,将该作品作为商标用于产品外包装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杂志社与丙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②乙杂志转载该作品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③丙公司侵犯了小王的著作权和甲杂志社的商标权④小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原告身份对丙公司提起诉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比较】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

例:十岁的孩子能成为房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吗?答案是能。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承担】

例:十岁的孩子能自己一个人去买房吗!答案是不能。;(2023,湖南)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列漫画描述的情境符合

民法典规范的是();【答案】B【详解】①: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进行商品买卖活动,①情境中的描述正确。②:法定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民法典》第1130条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继承人的人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②情境中的描述错误。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断绝父子关系有违公序良俗原则,这个行为是无效的。所以小李依然有义务照顾赡养老李,③情境中的描述错误。④: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游客无视动物园警示,不遵守园区规定,在动物园被动物袭击造成损害,如果动物园方能够证明已经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④情境中的描述正确。;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⑴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⑵民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