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新”视域下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七要”策略
2024年8月,怀化市举办了“三新”视域下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备考活动。期间,两位老师就《中外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活动。会后,我对这两堂课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希冀能为提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备考效能“寻踪觅迹”。
一、同课异构亮风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学生,定位一轮复习示范课。这两堂课特点鲜明、风格迥异。在共同关照高考考情、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刘老师以高考真题、模拟试题及原创试题为主线,铺陈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曾老师主要以情境和任务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最后在中外对比的视角下,引发历史之思,关照现实,渗透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具体而言,刘老师的课主要聚焦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统治危机的初显两方面的内容,结构简单,内容精干,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未能将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授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以试题推动教学的方式,虽可以在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引出本课知识点,但不利于学生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形成;曾老师的课主要围绕政治稳定现盛世、专制强化显危机和盛危交织引深思三个方面展开,注意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选必融通,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但问题设计数量偏多,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有待强化。这两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一轮复习的视角,也暴露了一些一轮复习中亟待化解的问题。如何实现高效备考?我认为起码要做好“七要”。
二、深度反思促提升
1.要在主题引领下统摄复习
关于新教材的使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近年来湖南省高考试题主观题的命制也是基于主题的考查。主题统摄下的复习,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可避免学生知识的碎片化,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一轮复习首先要有主题式的宏观设计。历史主题有宏观时代主题、中观单元主题和微观单课主题之别,三者之间是上位与下位关系,宏观统摄中观,中观统摄微观,自下而上,层层突破,形成了一个具有思维进阶特点的逻辑严密的复习框架和知识理解体系。本课隶属于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段,在教材中位于第四单元。通过对教材单元目录和导语内容的分析,中国古代史主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主题展开。到明至清中叶,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同时面临着危机。于是,第四单元的主题便可凝练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本课是第四单元第2课,在单元主题的统摄下,根据对课程标准和课文内容的解读:清朝前中期,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励精图治,中国社会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疆域奠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但后期出现了由盛转衰的迹象。可将本课的主题提炼为“盛世与危机”。在该主题引领下,我对本课进行重新整合,用“康乾盛世”“盛世危机”和“危机之思”三个大标题取代之前的课文标题。这样逻辑更加清晰,为学生的深度复习搭好了“支架”。
2.要围绕主题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复习备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教学和评价的统帅。[2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学、评的有机融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主题,基于学情分析,锁定教学目标。
以本课为例,分析课程标准内容:“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3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和清朝统治危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在“盛世危机”主题的引领下,制定如下目标:(1)充分利用康熙全览图和乾隆时期疆域图,了解清朝疆域的变化,明确清朝疆域的四至,理解清朝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根据相关的地图史料和文献资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2)通过阅读教材,概括清朝前中期强化专制皇权的举措。结合选必1教材相关内容,梳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与趋势,并概括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中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等史料并结合所学,引导学生认识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强化。(3)根据《中古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资料及方苞《望溪先生文集》中关于贫富分化的言论,归纳概括清朝统治面临的危机。从缓解危机的传统措施、新兴方案及中外阶段特征对比的视角,深化对危机的理解,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关照现实。
3.要建构结构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