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标准起草单位、起草过程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提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批准立项(中茶协标准字[2021]16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关于同意《羊楼洞翠毫茶》等六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由赤壁青砖茶研究院主持承担“羊楼洞翠毫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
2、起草单位
赤壁市青(米)砖茶科学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赤壁市农业农村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赤壁市赵李桥塔峰茶业有限公司、赤壁市洞口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壁市清茗茶业有限公司。
3、主要工作
雷该翔,赤壁市青(米)砖茶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持标准编制工作,制定起草原则和标准框架,参与起草标准初稿和修改工作。
陈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负责研究相关技术资料,把关技术内容,参与起草标准初稿和修改工作。
孙永平,赤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参与收集技术资料、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
张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参与收集技术资料、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
陈军海,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工,负责研究相关技术资料,把关技术内容,参与起草标准初稿和修改工作。
张朵,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参与收集技术资料、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
(二)简要起草过程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同湖北省赤壁市农业农村局在2021年3月开始,由赤壁市青(米)砖茶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成立了青砖茶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启动《羊楼洞翠毫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草案的编写,联合组织材料申报。同时邀请了部分茶叶专家、生产企业、加工户、销售商及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就标准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文本修改,形成了《羊楼洞翠毫茶加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羊楼洞翠毫产于著名的洞茶茶区,以“紧、细、圆、直且多毫”的外形和“汤色清明亮,栗香高持久,回味多甘甜”的独特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是产区的一种传统名优绿茶,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扩大及产区劳动力的转移,采用机械制作是必经之路。随着赤壁市近年来大力打造青砖茶品牌,青砖茶产量增长迅猛,赤壁市绿茶占比逐年下降,为了保证历史传统名茶的延续发展,制订羊楼洞翠毫茶相关标准尤为重要,促进赤壁茶产业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严格执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化文件的制定程序》(GB/T1.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20000.3)等标准化工作基础标准。
四、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规章等,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相关的各种基础标准相衔接,遵循了政策性和协调同一性的原则。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
1.提出羊楼洞翠毫茶的定义
以赤壁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理条整形、干燥、提香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外形紧细、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栗香高、持久,回味甘甜等特定品质的绿茶。
2.规定了羊楼洞翠毫茶加工条件
建立专用鲜叶处理区域,做到鲜叶入厂到出厂全程不落地。茶叶加工场地、加工用水、厂区布局和加工拼配车间等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GB/T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范的规定。加工过程中的设备、用具和人员要求应符合JB/T10808-2007茶叶加工成套设备和GB/T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范的规定。
3.提出了羊楼洞翠毫茶加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摊凉→揉捻→二青→理条整形→初烘→足干提香→包装→冷藏保鲜。
3.2工艺要求
3.2.1摊青
均匀平铺在篾制的竹帘上,置阴凉通风处,厚度3-5cm,每隔2h翻动一次,一般摊放4-6h。待叶质由生硬变为柔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青气消失,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左右即可。
3.2.2杀青
要求杀匀、杀透、不焦糊、不红变。杀青叶叶色暗绿,手握有刺手感,青气消失,清香初露,含水量58%~60%为宜。
3.2.3摊凉
要求杀青叶快速冷却,可在杀青机出口放电风扇或鼓风机,以尽快降低叶温,摊凉程度以芽叶中水份分布均匀,叶质回软为宜。
3.2.4揉捻
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揉捻加压掌握“轻、重、轻”原则。捻揉程度以茶条卷拢茶汁略渗出,一级和二级茶成条率达95%以上,三级茶成条率达90%以上为宜。
表1揉捻时间不同对品质的影响
揉捻时间
外形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5-10分钟
条索细嫩、白毫显现
栗香浓烈持久
嫩绿清澈
鲜浓甘醇
细嫩明亮
10-25分钟
条索细紧、翠绿显毫
嫩香持久
嫩绿明亮
鲜爽浓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