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研习任务》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号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知识补充,了解《氓》《离骚》《蜀道难》三位诗人深情歌咏的原因。
2、通过反复吟咏,回顾《氓》《离骚》《蜀道难》诗歌主旨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词鉴赏性文字的撰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回顾《氓》《离骚》《蜀道难》诗歌主旨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词鉴赏性文字的撰写。
【导学流程】
基础感知
阅读《氓》《离骚》《蜀道难》解决下列问题:
1、回顾《氓》,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2、回顾《离骚》,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回顾《蜀道难》,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一下这三首诗歌的内容题材是什么?
5、我们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尝试诗词鉴赏性文字的撰写?
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这些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
深入学习
7、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是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知识补充:
1、三位诗人深情歌咏的原因
《氓》:痴心女奔向幸福之后却遭遇了背叛、暴力、抛弃,能无怨乎?悲伤难以抑制,故放声歌咏。
《(离骚(节选)》:屈原忠心为国却遭受谗言诽谤,放逐异乡,能无怨乎?悲愤之情难以抑制,故深情歌唱。
《蜀道难》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294字,律体与散文间杂,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
2、诗歌总结
《氓》所诉乃上古女子的爱情悲歌、婚姻悲剧。淇水之畔的桑啊,不是树,不是叶,是一颗被无情碎的心!痴情怨女借桑的哭诉呐喊,又怎么不是一首情之悲歌伤曲!又怎么不是一章爱之罹难殇言!注之畔的哀歌啊,也是婚姻的反思、自我的觉醒。痴情怨女长声咏歌,又怎么不是反思生命的清醒诉说捍卫自我的沉痛誓言。
《离骚(节选)》所诉乃战国士大夫政治悲歌、理想悲歌。放逐路上,屈原高歌身世与理想,将壮情埋葬,控诉谗言与不公,将热情与前程埋葬。策马兰皋,奔驰椒丘,荷服兰佩,屈原选择用坚持不悔去对抗世俗的尘垢与驱逐。他慷慨高歌,他沉吟低唱,一首《离骚》无限悲怆。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璧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如虬飞蟾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3、浪漫主义
(1)核心特点:
强调主观情感:诗人注重个人感受、激情和想象力,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崇尚自然:常以壮丽的山川、海洋、星空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象征自由与无限。
理想化与夸张:语言华丽,意象宏大,常塑造英雄式人物或超现实的境界。
反叛与超越:反对工业社会的机械理性,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代表诗人及作品:
中国: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屈原(《离骚》)
西方: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雪莱(《西风颂》)、华兹华斯(《水仙》)
现实主义:
(1)核心特点:
关注社会现实: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社会矛盾、民生疾苦。
客观冷静:语言平实,注重细节真实,避免过度抒情或幻想。
批判性:揭露社会黑暗,如战争、贫困、阶级压迫等。
人物平凡化:主角常是小人物,如农民、工人、市井百姓。
(2)代表诗人及作品:
中国: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琵琶行》)
西方:惠特曼(《草叶集》)、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部分诗作)
《第一单元研习任务》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