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提升专练(侧重选择题).docx

高一下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提升专练(侧重选择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是岁七月,坡竟殁于借居。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节选自《梁溪漫志?卷九》)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方时A文磔裂诡异之B弊胜C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D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E欲擢冠F多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的“诣”与《促织》中“成妻具资诣问”的“诣”含义不同。

B.?“时时相与杖策”的“相与”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C.“庐于其上”的“庐”是名词作动词,与?《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的“礼”的用法相同。

D.“缗”是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通常为一千文铜钱。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自幼聪慧,母亲程氏亲自教导他读书,他听闻古今成败之事,能说出其中的关键要点,还立志成为像范滂那样的人。

B.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表现就很突出,此后欧阳修对梅圣俞说要避让苏轼让他出人头地,也侧面表现了苏轼的才能卓绝。

C.苏轼调任徐州时,黄河决口,洪水围城,他不仅阻止富民出城避难,还亲自率领禁军修筑长堤,成功保全了徐州城。

D.苏轼从儋州北归后,在阳羡买了一处宅子,后来得知这是一位老妪家相传百年的旧居,其子不肖将其卖掉,苏轼便将宅子还给了老妪。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4分)

(2)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4分)

14.《阿房宫赋》《六国论》都有借古讽今之意,苏轼的事迹也能给统治者带来启示,结合文本,请谈谈这些文章和苏轼事迹分别能给统治者带来哪些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曰:“少卿足下:曩①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移。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十分心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