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书
升降机拆除施工
表格编号
0907
项目名称
新建衢州至丽水铁路松阳至丽水段3标项目部
共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老竹溪大桥
设计文件图号
衢丽施(桥)参-L2
施工部位
升降机拆除施工
交底日期
2025年月日
技术交底内容:
一、技术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老竹溪大桥升降机拆除施工。
设计情况
老竹溪大桥连续梁6#墩处配备2台升降机,高度49m,导轨架每标准节重170kg。
三、施工准备情况
1、场地准备:老竹溪大桥6#墩场地除拆除作业相关人员外全部清除出场,整个6#墩场地采用栅栏加警戒线封锁,路口设置“禁止入内”标识牌;
2、材料准备:安全带、电动扳手,对讲机、望远镜;
3、机械:WA5610-6A塔吊;
4、人员:司索工1人,安全员1人、技术员1人、现场负责人1人、专业拆除人员4人、塔吊司机1人;
四、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1.拆除前进行坠落试验
(1)升降机装载额定重量。
(2)切断主电源,按附图,将坠落试验按钮盒接入电控箱内对应接口上,
并锁紧。
(3)将坠落试验按钮盒通过门放到地面,要确保坠落试验时,电缆不会被卡住,并关闭所有门。
(4)合上总电源开关。
(5)按“坠落试验按钮盒”上的“上行”按钮,使吊笼升高至距离地面10m左右。
(6)按“坠落”按钮不要松开,吊笼将自由下落,正常情况时吊笼制动距离为下表规定范围。(制动距离从听见“哐啷”声音后算起,限速器使吊笼制动的同时能通过机电连锁切断控制电源)。
(7)按“上行”按钮,使吊笼上升0.2m左右。
(8)点动“坠落”按钮,使吊笼缓缓落至地面。
2.施工平台:拆除平台为升降梯顶部平台,四周设置1.2m高护栏。拆除时作业人员安全带系于升降机顶部栏杆上。
3.拆除前由项目部现场施工负责人确认桥梁上人员、桥下无关人员已全部清场后下发指令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4.导轨固定:拆除前使用用塔吊采用D型扣固定住顶部导轨,确认保险扣及D型扣安装牢固后通过对讲机告知现场司索工。
5.导轨6节标准节为一体进行拆除,待司索工确认下发指令后后松开最顶部附墙件,检查塔吊吊绳是够绷紧受力,确认后从上到下依次松开6节标准节附墙件。
6.待6节标准节附墙件全部松开,重新设置升降机限位高度后,松开第6、7节导轨连接,由塔吊将标准节调至指定场地堆码整齐。
7.拆卸中间挑线架及静电缆。
8.重复4-7步骤,直至仅剩3节标准节。
9.将升降机吊笼开至底部,切断电源后拆除传动机、吊笼、剩余电缆支架等结构。
五、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5.1安全保证措施
(1)拆御场地应清理干净,并有标志杆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2.防止拆卸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加安全网。
(2)拆卸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3)升降机运行时,人员的头、手绝不能露出安全围栏外。
(4)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升降机,当吊笼运行时严禁进入外笼内。
(5)吊笼上的零部件必须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6)利用吊杆进行拆卸时,不允许超载,吊杆只可用于安装拆卸升降机零部件,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7)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8)拆卸作业的工作人员应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包括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物,应穿工作服,以避免卷入运行工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9)拆御过程中,必须笼顶操作,不允许笼内操作。
(10)吊笼启动前应先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升降机运行通道无障碍,消除所
有不安全隐患。
(11)拆卸运行时,绝对不允许超过额定拆除载重量。
(12)雷雨天、雪天或风速超过13m/s的恶劣天气下不能进行拆除作业。14.严禁夜间进行拆除作业。
(13)拆除前必须进行一次限速器坠落实验。
六、典型案例及刚性要求
(1)物体打击伤害
1)事故类别
“2011.11.15”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4标立柱模板倾覆事故。
2)事故经过
2011年11月15日11时53分,XXX单位承建的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4标,因立柱正在进行模板拆除作业,在模板链接螺栓全部打开后,未及时吊离,失稳倾覆,导致1名在相邻立柱上的作业人员死亡。
3)事故主要原因、教训
直接原因:作业人员未按技术交底中规定的模板拆除作业流程作业,同一区域内交叉作业,作业人员不慎碰触到已拆除约束的模板,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疏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和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致使安全、技术交底未得到有效落实。二是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缺失,用铁丝代替模板专用锁具固定模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三是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总包方联合库地下室梁板支撑专项方案、模板施工方案、技术和安全交底组织施工。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理想 RISO 9050 7050 3050 7010 3010 闪彩印王中文技术维修手册 后面可以参考理想闪彩印王 EX7200 EX9050 EX9000 EX7250 系列中文维修手册 .pdf VIP
- 表面波波速测试.ppt VIP
- 食品安全法全文.docx VIP
- 监狱日用品供应站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2025年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架子工职业技能竞赛暨省级劳动和职业技能竞赛(架子工)选拔赛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360题).docx VIP
- 人保理赔员车险查勘定损考试题库(答案).pdf VIP
- 普外科案例分析病例分析题与答案.docx VIP
- 外研九年级英语上册Module-4-Unit1-课件(共29张PPT).ppt VIP
- 随机事件的概率.docx
-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学习策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