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学案[粤教版必修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学案[粤教版必修一]

《归园田居》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⑵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⑶简洁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抗拒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酷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志向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

3、学法

吟诵分析法

4、学问链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志向。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起先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告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知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最终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始终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闻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志向。他所向往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农夫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困难,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主动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赐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今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行胜数了。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