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兰亭集序》的教学与欣赏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和欣赏,笔者从文化接受层面上谈一些相识和理解。
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晋人的书法,唐人的诗,宋人的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颂的艺术珍宝。晋人的书法又以“尚韵”而著称,这“尚韵”的特征既是书法美学的,也是人格气质的。《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呈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风气。所以,教学和欣赏该文应当首先展示它的“书法原貌”,领会这些勾勾画画、点横撇捺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书法艺术事实上是一个人的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示意。当我们沉潜内心细细品位,这些流淌于点划勾捺之间的活力和内蕴,就会那样真实地“复活”出整个魏晋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理论告知我们,行草是体现一个人内在自由精神的最佳表现形式。
“书圣”王羲之将这一书艺创建性的发挥到了极致,把那种一挥而就、自如挥洒的气质,张扬得淋漓尽致、浑然天成。当然,向学生传达这种意味时,要先让他们投入其中,反复把玩、触摸这些线条组合呈现出的“气韵”。王羲之博采众优,尤其吸取了前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优点,形成了笔画匀称、线条曲折、体式纵长的书法艺术,充分显示其自然朴实的妍美特色。在用笔的处理上,欲断还连,以侧取妍。笔与笔之间,有俯仰,有牵丝,有顾盼,有回折,有弛张,显示了纯熟的笔法和清丽的笔调。其笔锋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美丽的艺术效果。
文本接受层面。《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乃为诗歌颂和集子而作。“书序”的文体,确定了其必需具备一般书序的特点。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事实上是说明作诗写序的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白《兰亭集序》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乃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过程,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依据书序体裁的要求来写的,只是作者“含而不露”罢了。一般来说,为诗歌颂和的集子所作的序言,抒情的成分是比较多的,而本文又自然地融合了叙事和争论,整散结合,有整齐的韵律美、如画的风景美,就像其书法作品一样,行文如行云流水,结构却浑然一体。欣赏《兰亭集序》,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夏饮甘泉,神清气爽;秋日登高,天晴气朗;严冬围炉,暖和如春。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心灵与精神之旅。在时间的长廊里,钦羡先人的群贤修禊的雅事;在空间的视野里,注目山清水秀的兰亭美景;在一觞一咏的畅叙中,仰观宇宙,品察万类,感悟人生与时事。这是一次现实人生的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就文章章法而言,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实写兰亭宴集情景,以“乐”为基调,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但作者“乐而不淫”,以淡雅为色调。后半部分虚写,抒发宴集后的感慨,以“悲”字为基调,在深厚的慨叹中,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对生命的思索和珍视,从而与前半部分的乐生之旨相契合。
晋人的自然观。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书法是心灵的艺术。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诗人和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粹的客观外在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情致化之景,即是主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殊强调天人和一,天人感应,相互沟通与相互共鸣。自然的存在与人类休戚相关,它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品行。魏晋时期被鲁迅称为人的觉醒和文化的觉醒的时代。东晋士人对自然的欣赏明显带有哲学意识,他们自觉的脱身于名利场外,发觉、理解和敬重自然美,并从中吸取生命的能量和生气。置身其中,人好像忘却了自我,与物同化,生命意识渗透在深邃的自然宇宙之中。嵇康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反观之,假如作者缺乏宽厚博大的情怀,缺乏自由活泼的心灵,是否会有如此动人精微的感受呢?我想,没有主体能动多情的参加,再好的美景也是虚设。《兰亭集》中收录了王羲之的兰亭诗二首,其一云:“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比照着阅读,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感知晋人对山水美的发觉,以及他们的艺术心灵。那种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和表里清澈的通明,是颇能令人感动的。崇尚自然,不拘名教,宅心玄远,寄情希夷,或归隐于田园,乐山乐水;或致力于诗文,以抒胸臆;或醉心于玄思,以探求人生、社会、自然之真谛。这种时风,在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的作品中有充分而生动的表现。
晋人的生死观。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是极其特殊的,作者在完成了一般所必要的“交代”后,独出机杼地作了借题发挥,道出了俯仰一世之间的人生感怀。在本文中,这一点的阐发是最为重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