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谈从“小处小事”中抓劳动教育
摘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意义,在各教育阶段受到极大重视,各校设计了相关的课程,各种活动开展也是如火如荼。但热闹过后,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意识并没有树立起来,动手能力也比较差。笔者认为劳动教育需要课程化,但更需要从日常“小处小事”抓起,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本文,笔者从“提高认识适度放手”“家庭成员齐心”“家校配合反复抓”“从小培养”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处小事,放手,齐心,反复抓,从小培养
秋季开学,旧象重现:每天早入学或晚放学,留心一下小学校门口的“接送大军”,孩子们的书包几乎都是家长们背着的,一排接一排、层层叠叠的,颇为壮观。书包到底该谁背呢?笔者曾询问过部分家长,得到的答复多是“书包太重了,孩子年龄又小,家长背会减轻孩子的负担”。这里产生这些问题:1.短时间背书包,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发育?2.孩子上学之前,有无对照课表,将不用的书籍和文具等取出,减轻书包的负担?3.家长做了,孩子产生了感恩,还是产生理所当然之心?事实是,这是家长对孩子劳动机会的剥夺。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发现剥夺孩子劳动机会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整理书桌、书包……就差帮孩
子上学和写作业了!家长理由:害怕孩子做不好;节省孩子的时间;自己有空……结果培养了一群“低能儿”“白眼狼”,家长纷纷捶胸顿足:这是为什么呀?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孩子迟早是要进入社会的,我们应该让家庭、学校成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而这些“演习场”最多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日常的“小处”和“小事”。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引路人,而不是“绊脚石”。
一、提高认识适度放手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主要在于日常的小处小事,而这样的小事经常被家长代替包办,劳动方面更是如此。这样做,存在巨大的弊端。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该管则管、该放则放、管放结合。在“管”的过程中,从“一线”隐退到“二线”,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控制。在“放”的过程中,相信孩子,先扶后放,多一些观察,少一些干预。
2022年2月24日,我组织孩子搬一些东西到2公里外的新校,事情大吗?小
1
事一桩,我们只需将班级的“细软”——本子、书籍、小书架搬过去就行。如何搬?娃们开始研究,什么家庭轿车队豪气版呀,什么搬家公司舒服版……最后决定“诗与远方”版!一行十多人,腾空书包,装满细软,装不下的,塞给了红红的手提袋,书架呢,俩人小轿。至此,“小蚂蚁搬家”小队正式挂牌成立,有点像镖局押运,也有点“小生们,从东土大唐而来,赶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架势。娃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味!
图1过搭石
走那条路,随娃儿的兴致;何种队形,随娃儿的兴致。我,这个班主任,此时就是个跟班,兼任活跃气氛分子、摄影师等。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想这样,也尽可能这样。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一路神神气气;一路花香,一路书香;时而舍近求远,时而舍宽求窄,时而舍平求坡……羊肠小道长呀长,娃们歌儿唱呀唱。不知何时,两抬小轿,升级成八抬大轿;不知何时,三五成群,变成了一行悠长!
图2穿树林
2
二、家庭成员齐心
在教育中,教育要求不一致是经常存在的,特别是在日常“小处小事”上,一个要管,一个要放;一个要严,一个要宽。这会让孩子从中“钻空子”,在一方受到了管教就跑到另一方去诉苦,在一方受了罚就跑到另一方去讨爱。这种现象存在于孩子父母身上,更存在于隔代教育,祖父母对孩子们的溺爱相当普遍。劳动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应定期召开家庭会议,针对孩子的日常表现,分阶段制订教育方案,求同存异,在孩子面前充分保持一致。
事件1:嘘,别让你爸爸/妈妈知道!
妈妈说不能给宝宝喝气泡饮料,爸爸却偷偷给宝宝买。爸爸正在惩罚孩子,妈妈冒出来拯救孩子。双重标准会导致孩子找不到标准,以为只要不被发现,自己的行为就能被允许。
事件2:这事儿就得听我的!
双方只要意见不统一,就当着孩子的面剑拔弩张地争论起来,而长期的分歧状态会影响家庭和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爱意,性格也会变得暴躁冲动。
事件3:行行行,你都对,我不管了!
一方为了不影响家庭和睦,或者为了避免正面争吵,退出“教育的舞台”,看似短时间内家里风平浪静,但少了一方的教育,两性关系也好,教育的天秤也好,就容易失衡,不稳定。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是很多家庭自然的现状。但是,无论是约定好的一严一慈,还是由于观念不同产生分歧,在孩子面前“唱红白脸”都是不可取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尽量做到一致。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的重复;不一致则会让信息相互干扰。当然也要注意正确性,保持开放的态度,注意反思,多沟通,多商量,一家人共同制定出一致的规则,然后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