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课程定位:为何选择《记承天寺夜游》作为文言拓展载体?
演讲人
目录
1.
课程定位:为何选择《记承天寺夜游》作为文言拓展载体?
2.
教学目标:从文言到文化的三维突破
3.
教学过程:从字词句到精气神的阶梯式推进
4.
教学评价:多维立体・关注成长过程
01
课程定位:为何选择《记承天寺夜游》作为文言拓展载体?
课程定位:为何选择《记承天寺夜游》作为文言拓展载体?
1.1教材地位:初中文言体系中的小而美坐标
统编本语文教材将本文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以山川之美为主题,收录了《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写景名篇。相较于其他篇目,《记承天寺夜游》篇幅最短(仅84字),却最具文人气质——它不仅是自然之景的描绘,更是心灵之境的投射。这种以小见大的特质,恰好能帮助学生完成从文言知识积累到文言审美感知的能力跃迁。
2文化价值:宋代文人精神的微缩标本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中最具大众亲和力的文人,其作品承载着中国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内核。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四年。此时的他,既非初贬时的愤懑,亦非晚年的超脱,正处于逆境中的自我调适阶段。文中闲人二字,既是自嘲,亦是自解,是理解宋代文人精神的绝佳切口。
1.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文言认知最近发展区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初二学生已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如之其而)、虚词(如乃遂)及基本句式(判断句、省略句)。但对文言中的情感密码(如含蓄表达、言外之意)仍需引导。本文语言凝练却情感丰沛,恰好能成为训练学生文言细读能力的优质材料——既不会因字词过难挫伤积极性,又能因意蕴丰富激发探究欲。
02
教学目标:从文言到文化的三维突破
教学目标:从文言到文化的三维突破
基于新课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本课件设定以下分层目标:
1基础层:文言知识的精准建构
重点掌握户欣然念遂盖但等实词虚词的含义(如户是门,非现代住户义;但是只,非转折连词);
梳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省略主语余)、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中庭步)等特殊句式;
积累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等经典写景短语,体会文言语言的凝练美。
2进阶层:文本意蕴的深度解码
结合写作背景(黄州时期的苏轼),分析闲人的多重内涵(被贬的闲置之人、夜游的闲适之人、超脱的闲雅之人);
探究月的意象功能:既是触发夜游的契机(月色入户),又是情感的投射物(积水空明喻月之澄澈),更是精神的象征体(与藻荇共构空明之境);
体会叙事-写景-抒情的结构艺术:12字叙事(解衣欲睡……寻张怀民)→18字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8字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层层递进,卒章显志。
3拓展层:文化视野的立体延伸
01
02
03
对比阅读:将本文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写夜游,苏轼的闲与张岱的痴有何异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文人对自然之美的不同观照方式);
文化溯源:梳理月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流变(从《诗经・月出》的朦胧思念,到谢灵运明月照积雪的空寂,再到苏轼的超然);
生活联结: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中寻找闲的诗意(如观察校园月色、记录生活中的微小美好)。
03
教学过程:从字词句到精气神的阶梯式推进
1第一课时:文言基础・扫清阅读障碍(60分钟)
3.1.1导入:以月为媒,唤醒文化记忆
展示李白床前明月光、杜甫露从今夜白、王维明月松间照等诗句,提问:古人为何总爱写月?(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月是自然意象,更是情感载体);
引入苏轼生平:用时间轴展示其进士及第→杭州通判→密州知州→乌台诗案→黄州团练副使的人生轨迹,重点强调黄州时期是其文学与思想的转折点(可补充《赤壁赋》《定风波》等作品佐证)。
3.1.2初读:字音・节奏・断句
教师范读(注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遂的急促感,庭下如积水空明的舒缓感);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标注疑难字词(如户念盖);
1第一课时:文言基础・扫清阅读障碍(60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文言词汇卡:每人整理3个重点字词,包括本义、句中义、例句(示例:户→本义单扇门,句中义门,例句月色入户;念→本义思念,句中义考虑、想到,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1第一课时:文言基础・扫清阅读障碍(60分钟)
1.3精讲:句式・翻译・积累
重点突破状语后置句:相与步于中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