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少年正是读书时。为探索多样化的阅读方法,班级将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活动一:爱朗读,感受文字的力量(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小雨为本次活动撰写了主持词,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每一个文字都有力量。文字的力量来自音韵声调的顿挫与抑扬,来自文化基因的唤醒与碰撞,来自内心情感的()。
请古代经典,我能听到智者的“黄钟大吕”在空中回荡,读今人文章,我能感到自己的情思在文字中萦绕。读《出师表》,要读出诸葛武侯的沉郁颤抖,读《安塞腰鼓》,要读出黄土高原的律动张杨,读《秋天的怀念》,我会和史铁生一起流下痛悔的泪水,读《带上她的眼睛》,我会在小姑娘无边的孤寂中理解牺牲与崇高。
不要错过那些美好呀,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不要着急赶路呀,让我们在咀嚼中聆听文字的回响!
(1)请你为主持词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顿挫
②萦绕
③咀嚼
(2)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主持词的括号中,使文段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音韵和谐
A.浑厚与深沉
B.深沉与浑厚
C.投入与激荡
D.激荡与投入
(3)小雨准备在第二段嵌入一副对联,上联是“字正腔圆读经典声声入耳”,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A.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含韵
B.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通神
C.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含韵
D.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通神
(4)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2.(8分)为增强主持词的感染力,小雨增补了一些古诗文,请你帮他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乱花渐欲迷人眼,①”,要读出游春之乐,读“君问归期未有期,②”,要读出羁旅之思,读“问君何能尔?③”,要读出陶渊明的淡然,读“枯藤老树昏鸦,④,古道西风瘦马”,要读出马致远的惆怅,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要读出孟子的雄辩气势,读“⑥,在乎山水之间也”,要读出欧阳修的陶然自得,读“会当凌绝顶。⑦”,要读出杜甫的雄心气概,读“⑧,西北望,射天狼”。要读出苏轼的英武豪情。
活动二:会研读,聆听文化的和鸣(阅读与鉴赏45分)
3.(18分)小雯在阅读古诗文时做了读书笔记,请你和她一起整理完善。
摘录一:
晓至湖上
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①。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②。泛泛逐清景。
[注]①与天永:与天相连。②野凫:野鸭。
摘录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摘录三:
诗贵得江山之助。王荆公居钟山,每饭已,必跨驴,一至山中,或舍驴,遍过野人家,所云:“独寻寒水渡,欲趁夕阳还”,“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也。苏子瞻谪黄州,布衣芒屦,出入阡陌,每数日,辄一泛舟江上。晚贬岭外,无一日不游山。故其胸次洒落,兴会飞舞,妙诣入神。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一隅何处觅佳句来?
[注]跼蹐(jújí):拘束而不敢放纵。
(节选自廖景文《蜀画楼诗话》)
(1)【批注】诗中“,”两句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意境相似。
(2)【随感】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诗中的“”“”“清”等词将西湖晨晓的特色尽写无余。
(3)【圈点】小雯在摘录中标注了四个疑难字词,请帮她解释。
①拏:
②拥:
③谪:
④阡陌:
(4)【释义】小雯用横线画出了最喜欢的句子,请你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句读】小雯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两处)。
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一隅何处觅佳句来?
(6)【理解】下面是小雯对摘录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荆公每次到山里,都会丢弃自己的驴子。
B.王荆公的不少诗句都描绘了钟山的景色。
C.苏子瞻谪居黄州,是在晚年被贬岭外之前。
D.苏子瞻游历山水,心胸开阔,文采飞扬。
(7)【反思】小雯认为摘录二的内容能证明“江山之助”也适用于写文。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