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2课时) - 副本.pptxVIP

[课件]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2课时) - 副本.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五首第2课时

背诵《野望》和《黄鹤楼》。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王维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泼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始用皴法和渲晕,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存世的《雪溪图》《伏生授经图》,相传是他的画迹。有《王右丞集》。知人论世

《使至塞上》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知人论世

诵读诗歌听《使至塞上》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格律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诵读诗歌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诵读诗歌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长河:指黄河。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整体感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整体感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诗歌赏析1.首联有什么作用?首联交代地点、出使目的及经过地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边塞。

诗歌赏析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受?借喻。诗人以蓬草、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的内心感受。

诗歌赏析3.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中蕴含的画面美?

这两句诗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诗歌赏析4.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渡荆门送别》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开元十二年(724),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这一段行程,《峨眉山月歌》中已有所述;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的情形。写作背景

诵读诗歌听《渡荆门送别》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格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诵读诗歌从:往。江:指长江。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结:形成。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怜:喜爱。

整体感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整体感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