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小学信息与科技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课件.pptxVIP

2025 小学信息与科技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为什么要学习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从生活场景看必要性演讲人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从生活场景看必要性01隐私保护:守护自己的“数字身份证”02信息伦理:数字世界的基本行为准则03从认知到行动:课堂实践与延伸04目录

2025小学信息与科技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十余年的教师,我始终认为:信息时代的“数字素养”不仅是操作技术的掌握,更是对信息伦理的理解与对隐私保护的自觉。当我们的学生每天通过智能手表、学习平板、班级群与世界连接时,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如何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守住“数字边界”?这正是本节课要共同探索的核心命题——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

01为什么要学习信息伦理与隐私保护?从生活场景看必要性

1小学生的“数字足迹”:我们每天都在产生信息上周批改学生的“科技日记”时,有个孩子写道:“今天妈妈帮我在班级群里发了我的画作,老师点了赞,还有同学问我家住在哪个小区。”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紧——这正是典型的“数字生活切片”。现在的小学生,从早上用智能手表打卡到校,到课间用学习平板完成口算练习,再到放学后在社交软件上分享日常,每一次操作都会留下“数字足迹”:位置信息、家庭住址、照片、姓名……这些看似普通的信息,一旦被不当利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2从“小疏忽”到“大问题”:真实案例的警示去年我参与过一次校园网络安全讲座,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乐,为了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积分,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家长手机号填进了一个“免费领皮肤”的链接。三天后,小乐妈妈接到陌生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小乐的班级和近期在校表现,要求转账“解决孩子的麻烦”。虽然家长及时报警未造成损失,但这个案例让在场的孩子们倒吸一口凉气——原来“随便填个信息”可能是危险的开始。

3信息伦理:数字时代的“行为红绿灯”如果说技术是工具,伦理就是使用工具的规则。就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借东西要归还一样,信息伦理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可以分享、哪些言论要谨慎、如何尊重他人的数字空间。它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我们在数字世界安全前行的“隐形盾牌”。

02信息伦理:数字世界的基本行为准则

1信息伦理的三大核心:尊重、责任、诚信1.1尊重:不侵犯他人的数字空间“尊重”是信息伦理的基石。举个例子:班级群里,小美的妈妈分享了一张小美生病打点滴的照片,这时候随意转发这张照片可能让小美感到难堪;同学的日记本(即使是电子日记本)没有允许不能偷看;别人的隐私信息(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不能随意传播。就像我们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公开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数字世界同样适用。

1信息伦理的三大核心:尊重、责任、诚信1.2责任:对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去年班级组织“科技小视频”比赛,有个学生为了吸引关注,剪辑了一段“同学出丑”的视频发在班级群。虽然他觉得“只是开玩笑”,但被拍的同学却躲在厕所哭了一节课。这让我们明白:在数字世界,每一次点击、转发、评论都是有后果的。发布信息前要问自己:“如果是我被这样对待,会开心吗?”“这条信息会伤害别人吗?”

1信息伦理的三大核心:尊重、责任、诚信1.3诚信:拒绝虚假信息与抄袭信息时代,“复制粘贴”太容易了,但“诚信”不能复制。比如,做电子手抄报时直接照搬网上的图片不标注来源,写科技小论文时大段复制别人的文字,这些行为都属于“数字抄袭”。就像考试不能作弊一样,数字世界的创作同样需要“原创精神”。

2常见的信息伦理“雷区”通过课堂调查,我发现学生最容易踩的“雷区”有三个:01?随意转发未经验证的信息:比如“某学校出现不明病毒”“转发领红包”等消息,未经确认就转发可能引发恐慌;02?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表情包:在评论区用“丑八怪”“笨蛋”等词汇,或发送带有贬低意味的表情包,可能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03?泄露他人隐私信息:把同学的家庭住址、家长手机号、聊天记录截图发在群里,可能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04

03隐私保护:守护自己的“数字身份证”

1什么是隐私?小学生需要保护的信息清单隐私是“属于自己且不愿被他人知晓的信息”。对小学生来说,需要重点保护的隐私包括: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个人身份信息: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家庭信息:家长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小区名称;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位置信息:上学路线、常去的公园/书店、参加兴趣班的地址;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敏感记录:病历、成绩、日记(电子或纸质)、与家人的私密对话。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3.2隐私泄露的常见途径:这些行为要警惕!通过和网络安全专家的交流,我整理了小学生最易泄露隐私的五大场景:

1什么是隐私?小学生需要保护的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