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VIP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中,中轴意识由何而来?

吕舟:“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制度,该作品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影响深远的著作,它提出的都城规划和布局思想被认为是理想王城范式。

姜波: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模式以《周礼·考工记》为发端,至曹魏邺城和汉魏洛阳城而初具轴线布局之雏形,到隋唐长安城始成规矩方正、中轴对称的城市模式;迨及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遂成中国古典城市规划设计之大观。

张利芳:“中”的意识来源于古人对天地宇宙的观察、探索而形成的一套时空哲学。“中”最初来源于观象授时,地中测影,绳以经纬,并衍生出四方、四时、十二辰。由此可见,确定“中”才能规划出整个宇宙,整个时空宇宙由“中”统领。这套理论形成后,古人又用来指导社会运行。这是择中立国、择中立都、择中而治观念的哲学逻辑。

记者:_?

吕舟:1267年忽必烈在营建其新的都城——大都(北京的前身)时,创新性地筑中心台,标记都城的中心点,再根据周礼的都城制度,布局中轴线建筑群“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功能内容,在继承传统都城中轴线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形态。

随着对北京西北部水系的疏浚、整理,连接富庶南方的大运河直接与中心台附近的湖泊积水潭相连,这使得位于皇宫北部的“后市”得到了极大繁荣并延续至今。

于是,13世纪新建成的元大都,在城市中心部分形成了如此景观:登上高高矗立的中心台,侧畔是高楼矗立,南望是大运河码头形成的市场,市场与积水潭、大运河水系的粼粼波光相互辉映,更显得繁荣热闹;通过跨越运河的万宁桥,市场之南则是辉煌壮丽的皇宫,皇宫南侧是中央衙署;再南是大都城正南门——丽正门。在中心建筑群两侧,规划整齐的棋盘状街巷,太庙、社稷坛等重要建筑,分别位于城市的东西两侧,与中央建筑群交相呼应。由中心台、市场、桥梁、皇宫、朝廷衙署和城门构成的中心建筑群,就构成了今天北京中轴线建筑群最初的形态。

张利芳:在考古发现中,一些数字也充分体现了中轴线的设计考量。2022年8-9月考古发现的永定门内中轴居中石路,其宽度为4.8米,即清尺一丈(清朝一丈为十尺)五尺。先农坛东外坛门、先农门和东内坛门、东天门的中间门道,均为国家行祭祀礼仪时的行进线路,其宽度也为4.8米。根据测量,正阳门至天桥距离为1.6公里,天桥至永定门距离也是1.6公里,均合清尺五百丈。档案中也有记载,天桥至永定门石路长五百丈,正阳桥南至天桥北居中石路长四百一十九丈二尺,若以正阳门城楼计算,则正阳门到天桥间的石路长度也是五百丈。上述尺度不是随意为之,均是都城空间设计时所运用的象数思想的折射。

(摘编自王珏、何思琦《解读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一条涌动蓬勃生命力的轴线》)

材料二:

“一贯到底”、阅历沧桑的北京中轴线,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智慧,书写着北京这座城市的磅礴气魄和绚烂底蕴,同时也是中华文明连续统一、崇尚和平、开放包容、创新多样等多种特质的体现。在它的红墙绿瓦深处,蕴积着丰厚的东方文明内涵,凝聚着华夏民族的信仰和哲学,堪称解读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一把钥匙”。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择中立国”“居中而治”“天人合一”,将“和”视为“天下之达道”。北京中轴线正是“以中为尊”,对称分布,形成了和谐与平衡之力;中轴线上的紫禁城三大殿,均以“和”字命名,清晰反映了对“和”的追求;天安门、地安门名字意在祈福天下太平、社会祥和、百姓康乐;古建筑屋檐一般由中间向两端起翘,称为“反宇”,寓意对上天的敬仰。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有容乃大,“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北京中轴线上多种宗教文化和谐共处,正是文化包容性的表现。天坛供奉昊天上帝及日、月、云、雨、风、雷诸神(儒教神话体系);先农坛供奉先农、五岳、五镇、四海等,而紫禁城的慈宁宫又是皇宫中供奉佛像的重要场所,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这四组坛庙建筑与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共同构建了北京传统、包容、多样的信仰体系。

北京中轴线形态不断延展,内涵不断充实。新中国成立后,改建天安门广场,树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起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将帝制王朝的封闭空间改建成共享场所,迎接八方来客,可谓是中轴线上的巨大创新。后来,中轴线上又建起鸟巢、水立方、奥森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大兴机场等地标建筑,见证着“双奥之城”的诞生与发展。

一线中轴,铸就北京城的独特气质,既古韵古香又现代时尚,既含蓄内敛又灵动开放,既有庄严感又有烟火气,融汇古今、联通内外。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特质。在北京未来的规划里,中轴线还将持续“生长”,陪伴着这座城,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