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头部的损伤的护理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头部的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头部组织结构,包括皮肤、骨骼、软组织、血管、神经等发生的病理改变,可能涉及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出血、头皮损伤等多种情况。这类损伤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前者指头部受外力作用但皮肤完整性未破坏,后者则伴有头皮、颅骨或脑组织的开放性创口。头部损伤可能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二)病因
1、外力作用机制
(1)交通事故:占头部损伤的首位病因,其中摩托车事故、汽车碰撞最为常见。撞击时头部突然减速或受力,导致脑组织与颅骨内壁摩擦产生脑挫伤,或因减速伤引发颞叶沟回疝。研究显示,未佩戴安全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损伤严重程度显著高于佩戴者。
(2)坠落伤: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及高空作业人员。头部直接着地时,着力点承受的压力可传递至颅底,引发线性颅骨骨折或脑干损伤。统计表明,65岁以上人群坠落伤后死亡率是年轻人的3.7倍。
(3)暴力行为:包括钝器打击、锐器刺伤等。钝器伤可通过冲击波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而锐器伤则可能直接损伤脑组织或形成颅内血肿。
2、特殊致伤因素
(1)运动损伤:橄榄球、足球等高接触性运动中,突然的头部碰撞可导致闭合性损伤。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报告显示,运动员在比赛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性头痛的比例达28%。
(2)工农业事故:重型机械操作不当、高空坠物等可间接造成头部撞击。某矿山调查显示,采掘工头部损伤发生率是办公室职场的6.2倍。
(3)自然灾害:地震、台风等突发灾害中,建筑物倒塌可能导致复合性头部损伤。汶川地震中,头部合并内脏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合并症者的4.5倍。
(三)发病机制
1、生物力学损伤模型
(1)线性加速/减速损伤:头部突然受力时,脑组织因惯性作用与颅骨相对运动产生剪切力,导致神经轴索断裂。典型表现为脑挫伤,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尼氏体溶解。
(2)旋转运动损伤:头部受外力作用发生旋转时,脑内结构发生剪切形变。CT研究发现,此类损伤患者额叶底面常可见点状出血灶。
(3)冲击波损伤:爆炸等爆炸性损伤中,压力波通过颅骨传递至脑组织。动物实验显示,冲击波可导致脑白质髓鞘破坏和血脑屏障破坏。
2、病理生理过程
(1)血肿形成机制:当桥静脉撕裂或血管壁受损,血液积聚在颅内形成血肿。颞叶血肿早期典型表现为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2)脑水肿发展:损伤后72小时内,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颅内压(ICP)升高。ICP监测显示,水肿高峰期可达40mmHg。
(3)缺血性损伤:颅骨骨折导致的静脉窦压迫或脑组织肿胀可引发脑缺血。磁共振灌注成像显示,缺血区域CBF降低达50%以上。
(四)流行病学特点
1、年龄分布
(1)儿童期:5-14岁是头部损伤的高发年龄段,主要源于学龄前儿童跌落和学龄儿童交通事故。WHO统计显示,该年龄段损伤占所有头部损伤的31%。
(2)老年期:65岁以上人群损伤率逐年上升,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颅骨脆弱性增加有关。社区研究证实,老年人头部损伤后30天死亡率是年轻人的2.1倍。
(3)青壮年期:15-44岁人群损伤主要与暴力行为和职业事故相关,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1.8倍。
2、地区差异
(1)发展中国家:头部损伤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主要因交通规则不完善和医疗资源不足。非洲地区摩托车事故导致的头部损伤比例高达43%。
(2)城乡差异:农村地区坠落伤占比较高(37%),而城市以交通事故为主(52%)。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农村患者入院时间平均延长8.6小时。
3、季节性特征
(1)夏季:儿童头部损伤率上升15%,与户外活动增加有关。急诊数据表明,6-8月急诊头部损伤量是冬季的1.4倍。
(2)冬季:老年人因滑倒导致损伤比例上升,社区监测显示12月-2月颅骨骨折病例增加28%。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症状学特征
1、意识障碍表现
(1)短暂性意识丧失: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时间通常小于30分钟,见于轻微脑震荡。神经心理学测试显示,80%此类患者伤后24小时恢复正常。
(2)昏迷分级:Glasgow昏迷量表(GCS)是评估标准。GCS8分以下患者需紧急手术干预,死亡率达41%。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者预后不良。
(3)意识模糊: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可持续数天。脑电图(EEG)可见θ波活动增加。
2、神经系统症状
(1)运动障碍:脑挫伤后可能出现偏瘫或四肢无力,肌张力早期增高后转为弛缓。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感觉异常:颞叶损伤可导致嗅觉丧失或味觉改变,顶叶损伤则出现触觉辨别障碍。体感诱发电位(SEP)有助于定位损伤部位。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