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音乐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调歌头音乐教学课件本课件将带领同学们探索宋代经典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文学魅力与音乐之美,融合诗词鉴赏与音乐欣赏,适用于初中语文与音乐课程教学。本教材将于2025年正式编订,旨在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课件结构与目标整体框架本课件分为文本解析、音乐欣赏、互动活动和文化拓展四大板块,通过多维度学习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水调歌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与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理解诗词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文化自信通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创造力,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引入:月亮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象征。它代表着团圆、思乡、离愁、孤独与超脱等多重情感,成为文人墨客抒发心志的重要媒介。明月在不同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情感寄托: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思考:当你抬头望见明月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联想与感受?这些感受与古人有何异同?

作品作者介绍:苏轼生平概况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文学成就才华横溢,词、诗、文、书、画皆精通,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创作了《水调歌头》《念奴娇》等传世名作,开创豪放词风。人格风范仕途坎坷,历经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儒家士人的高尚品格与超越困境的精神力量。

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水调歌头》创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政治上的挫折使他远离京城,生活孤独寂寞,但精神上却表现出超迈的豁达。社会环境北宋中期,社会动荡,政治环境日趋复杂。王安石变法引发朝廷内部激烈争论,文人士大夫生存环境恶化。苏轼作为旧党代表人物,遭受新党排挤,政治处境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创作的《水调歌头》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面对困境的精神态度。

词牌简介:水调歌头词牌释义水调为古代曲调名,歌头指歌曲的首篇或开头部分。水调歌头最初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曲调,后发展为词牌,在宋代广为流传。格式结构双调一百一十字,分上下两阕。上阕五十四字,下阕五十六字。格律严谨,上下阕结构相应,韵脚规整,平仄相间,音律和谐。表现特点水调歌头格局宏大,气势磅礴,特别适合表现豪迈、豁达的情感。其曲调悠扬婉转,既可抒发壮志豪情,又能表达深沉思绪。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节选朗读教师示范朗诵请教师先示范朗诵《水调歌头》,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展现诗词的节奏美与音韵美。朗诵时应着重表现以下特点:起伏有致的语调变化适当的停顿与节奏感情感的真挚与豁达表达学生跟读练习学生按段落跟读,逐步掌握节奏与韵律:先整体聆听,感受诗词气韵分段跟读,掌握平仄变化重点词句反复练习,体会情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豁达情怀。

原文全词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以问月起兴,表达对天上仙境的向往与犹豫;下阕转入现实,抒发对人生离合的感慨,最终归于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诗意逐句解析(一)明月几时有?作者抬头望月,发出富有哲理性的提问。几时有不仅询问月亮的起源,更是对宇宙、时间永恒性的思考,以此开启全词的哲理思考。把酒问青天词人手持酒杯,向苍穹发问。把酒体现了词人豪放的性情,问青天则显示出人类面对浩瀚宇宙时的渺小与好奇,寄托了思乡之情与对命运的思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想象天上的月宫,与人间时间流逝不同。这句表达了对超越现实、进入理想世界的向往,也暗示了词人对永恒的追求与对尘世短暂的感慨。这几句词借月抒怀,通过对月的提问,引出对人生、时空、永恒等哲理性问题的思考,奠定了全词哲思深邃的基调。

诗意逐句解析(二)我欲乘风归去词人萌生乘风飞向月宫的想法,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愿望。归去二字暗示月宫如同故乡,体现了词人心中的归属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而担忧天上的琼楼玉宇太过寒冷。高处不胜寒既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也暗喻高位者的孤独,反映了词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这两句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向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又顾虑现实中的困难与孤独。通过对天上月宫与人间的对比,深化了全词的思想内涵。

诗意逐句解析(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与自己的影子共舞,难道不比在天上更有意思吗?这

文档评论(0)

艺心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艺心风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A54M2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