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工程地质学报1004-9665/2025/33(1)-0341-15
孙巍锋,赵冠华,兰恒星,等.2025.西藏某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33(1):341-355.doi;10.13544/ki.jeg
2024-0121
SunWeifeng,ZhaoGuanhua,LanHengxing,etal.2025.Analysisofdeformationandfailuremechanismofsteepbeddingrockslope[J].JournalofEngi-
neeringGeology,33(1):341-355.doi:10.13544/ki.jeg.2024-0121
西藏某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孙巍锋0兰恒星
赵冠华@晏长根刘世杰
包含吴兴建
(①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710054,中国)
(②长安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安710054,中国)
(③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中国)
(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
(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710064,中国)
(③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西安710086,中国)
摘要为揭示西藏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结合现场边坡调研与InSAR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时空规律,从定性与力
学角度分析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与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开挖高度较大且岩性较差边坡区有显著的岩层外鼓、坡面
片状剥落、岩层缺失与裂隙发育现象,表明曾产生岩层滑塌破坏且稳定性欠佳;在植被生长、枝叶掉落、卸荷回弹、积雪覆盖与
冻胀等影响下,坡顶自然斜坡区出现了最大介于30~40mm
区坡面则出现了最小介于-30~-20mm的负变形区;监测点变形量历时曲线类型可分为上升型、稳定型与下降型3大类,且
上升型与下降型曲线还可分别细分3个亚类与4个亚类;开挖前后的边坡经历了卸荷回弹阶段、岩层塑性变形阶段与岩层压
坏滑移阶段,而缺失岩层归因于坡脚因蠕变被压缩破坏后引发的上部岩层剪切滑移;开挖区坡面一些监测点变化表现出不稳
定蠕变曲线的迹象,为防止边坡主控岩层在极端降雨或强震下可能产生破坏,宜采用锚杆、锚索或削坡对危险岩层进行加固
处理;推导了主控岩层压应力与临界自稳高度的理论解析式,临界自稳高度与单轴抗压强度、相邻主控岩层间抗剪强度参数
成正比,而与地震加速度以及主控岩层的倾角、密度与厚度成反比。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陡顺倾岩质边坡成灾的机制认识与稳
定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陡顺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InSAR;岩层压应力;临界自稳高度
中图分类号:P554文献标识码:Adoi:10.13544/ki.jeg.2024-0121CSTR:32088.14.JEG
*收稿日期:2024-03-22;修回日期:2024-10-09.
基金项目: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资助号:2019QZKK0904
研业务费(资助号:300102262901),新疆阿乌阿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项目(资助号:AWAGSGCJS-23-ZXFWHT-003),陕西省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号:024SF-YBXM-553).
ThisresearchissupportedbytheSecondScientificResearchontheQinghai-XizangPlateau(GrantNo.2019QZKK0904),theNationalNaturalSci-
enceFoundationofChina(GrantNos.,theBasicResearchFundsforCentralUniversities(GrantNo,300102262901),the
ResearchProj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时代嬗变与国际秩序更新——基于唯物史观的观察和分析.pdf
- 褐藻素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分析.pdf
- 电力系统中数据驱动算法安全威胁分析及应对方法研究.pdf
- 创新型产业集群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机制分析.pdf
- 社会心理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民粹主义新叙事及其风险应对.pdf
- 基于应力分阶作用机制的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分析.pdf
- 煤层气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及其渗透率协同演化机制.pdf
- 虚拟数字空间公共安全风险的解构与应对——基于场域治理的分析框架.pdf
- 绿色金融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作用机制、影响效应——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pdf
- 红色旅游促进青少年红色文化认同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段差异的组态路径分析.pdf
- 专家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何以可能——基于一个基层治理项目的观察分析.pdf
- 政府任务中的组织属性、部门风格与行为逻辑分析——基于多个省直部门的比较与观察.pdf
- 民营企业的成本变动、压力来源与应对策略分析.pdf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机遇、风险与应对——基于创新链视角的分析.pdf
- 城市群扩容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pdf
- 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群体感知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pdf
-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与支护技术应用分析.pdf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及机制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的分析.pdf
- 综采工作面端面破碎支护技术应用分析.pdf
- 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内卷化困境的国家嵌入机制研究——基于P市4个社区的多案例比较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