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三 十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创新命题.docxVIP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三 十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创新命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集训提升练

十八文学类文本阅读·创新命题

(40分钟32分)

一、[组合:小说+访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文本一: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被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和所属的人有了距离,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他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点的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地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地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不见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有时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字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节选自《虚土》,有删改)

文本二:

刘亮程: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形成一种性格,或者一种处世哲学,就是接受,或受命。接受苦难,把苦难过成快乐,也接受快乐,把快乐过成忧愁,不断轮回调剂,把日子过下去。农民一年四季没有多少喜庆,也没有多少不喜庆。除了战争、灾变,或者强加的各种人祸,就地久天长的农事而言,农村生活都是一平如水,波澜不惊。麦子生长没有声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悄无声息。谁家娶妻生子,热闹喜庆一天。死了人,哭哭喊喊一阵,也都很快就过去了。没有大起大落的悲喜。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惊天动地都被过成平常。

外人看来,农村生活多么寂寞、贫穷,就那么一亩三分地,每年就那么点收成。尤其再看看文学作品中描写的过去农民的生活,不由得会为农民伤心,心生悲悯。但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早已把那种生活过惯,学会过苦日子,而且在苦中找乐,这是活下去的基础。在这个村里,以前人们在漫长的冬天没事做,假若在路上碰到哪个人新买件衣服都要去庆贺一下。谁家买了拖拉机、汽车,肯定少不了请左邻右舍吃喝一场。我们的乡村文化中妥善安置了人的生与死,人们在这种文化中从容生活,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sf99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