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2讲推断技法,辨明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虚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一、常见文言虚词
(一)“以”字用法辨析
1.连词、介词用法辨析
(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
(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
2.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辨析
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则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则是连词。
(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
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
(2)“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
提示:“以”用法是“连词”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否则,单独分析一个句子,往往会出现偏差。
【教材小练】
1.说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不赂者以赂者丧()
(3)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5)余始循以入()
答案:(1)连词,来(2)介词,因为(3)介词,依靠(4)介词,在(5)连词,表修饰
2.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是否相同。
(1)臣以险
(2)赵王岂以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
(2)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
(二)“而”字用法辨析
1.并列、承接、递进关系辨析
(1)意义辨析:“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是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
(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
2.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辨析
(1)意义辨析:“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
(2)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
3.因果关系与目的关系辨析
(1)意义辨析:表示因果关系的“而”前后的短语表示的都是既成事实;表示目的关系的“而”的后一短语未必是事实,只是前一短语的目标。
(2)代入辨析:表示目的关系可以用“来”“用来”“为的是”等词代入原句,表示因果关系可以用“因而”“所以”等词代入原句。
【教材小练】
3.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
A.并列B.承接C.递进
(1)蟹六跪而二螯()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1)A(2)C(3)B(4)B
4.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
A.修饰B.承接
(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答案:(1)B(2)A(3)A(4)B
5.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
A.因果B.目的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答案:(1)B(2)A(3)B(4)A
(三)“其”字用法辨析
1.“其”用作人称代词时主语与定语用法的区别
判断“其”是作主语还是定语,有两个方法。一是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四十六 图文转换专项练.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四十七 表文转换专项练.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四十三 压缩语段专项练.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四十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专项练.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四十五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专项练.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四十一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专项练.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七 五十 情境型语用综合练(三).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三 【创新命题前瞻】.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三 创新命题二 撰写访谈提纲(思路).docx
- 26版高中语文复习方略专题三 创新命题一 文学类文本的非虚构写作.docx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